第214部分(第2/4 頁)
的茶不能過夜,不然色澤不對。”
於為剛說道:“喝個茶都這麼麻煩?”
羅嶽寧笑道:“這叫情趣,在喜歡的人眼裡,這些步驟都充滿了趣味。另外,想要感受到過程中的魅力,必須讓自己心靜。”
於為剛撓了撓頭:“可能我這人比較急躁吧。”
羅嶽寧說:“細心體會,你會慢慢喜歡上茶道的。”
這個時候,羅嶽寧碾的差不多了,接著就把碾好的細茶末過篩,篩上的粗末再倒入茶碾之中再碾,反覆幾次就完工了,就一步叫做羅茶。
羅茶完成,羅嶽寧把茶盞拿起來,在茶爐上方烘一下。
“這是什麼意思?”於為剛好奇地問道。
孟子濤說:“就叫烘盞,是為了點茶做準備,因為如果茶盞是冷的,茶就浮不起來。”
“哦。”於為剛有些不明所以地點了點頭。
“好了,開始點茶了。”
只見羅嶽寧把茶末投入茶碗,接著注沸水,調成膏狀,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
緊接著,羅嶽寧開始沿盞壁注水,手中拿著茶筅攪動茶膏,漸漸加力擊拂。
“這是在做什麼啊?”於為剛輕聲問道。
孟子濤也小聲解釋道:“這就是點茶,想要點出好茶,主要動作是‘點’和‘擊拂’。點就是把急須裡煎好的水注入茶盞中,過程中,執壺往茶盞中點水,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茶麵。”
“至於‘擊拂’相當於唐代煎茶中的‘攪’,但不象唐代用筷子一類東西在茶釜中攪拌,而是用特製的小掃把一般的工具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手持茶筅擊拂茶湯,叫做‘運筅’,往返運筅,或擊茶湯,或拂湯花。相互配合,這才能製作出最佳效果。”
於為剛感慨道:“沒想到,古人為了喝一杯茶居然這麼麻煩。”
孟子濤笑道:“其實,宋人就是用這種辦法鬥茶的。”
於為剛訝然道:“鬥茶?茶還能鬥啊。”
孟子濤笑道:“當然了,茶葉的好壞,還有點茶水平的高低,不都可以鬥嘛。”
於為剛問:“那最後什麼樣的茶算是最好的呢?”
孟子濤解釋道:“品茶的好壞有兩條標準,一是湯色,即茶麵湯花色澤。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學習茶道
“等等。”
於為剛打斷了孟子濤的解釋,問道:“聽你的意思,茶葉難道是用蒸的?”
孟子濤正準備解釋,注意到羅嶽寧點茶已經完成了,說道:“這事一會再說。”
就聽羅嶽寧盯著茶湯看了一會,嘆道:“哎,這茶還是差了一點,達不到純白的層次。”
蔣衛文說道:“我覺得已經不錯了,畢竟真正的宋代貢茶可不是那麼複製的,不然的話,早就被人複製出來了。而且,你這點茶的手藝也沒得說的,水痕過了這麼久都沒出現。”
羅嶽寧笑了笑,對於自己的茶藝,他還是有一些心得的,也沒什麼好謙虛的。
“什麼意思?”於為剛碰了碰孟子濤,好奇地問道。
孟子濤說道:“那就是決定鬥茶輸贏的第二點了,除了湯花的顏色外,決定湯花的優劣的標準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剛才我說過,湯花要求色澤鮮白,‘淳淳光澤’,湯花均勻適中,民間稱其為‘粥面粟紋’,意思就是說湯花要像白米粥冷後稍有凝結時的形狀,並且像白色粟紋一樣細碎均勻。”
“湯花保持一段時間後就要散退,此時盞內沿就會出現一圈水痕,以先出現水痕者為負。正如祝穆《方輿勝覽》中所說:‘鬥試之法,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如果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散逸較快,那麼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稱‘雲腳渙亂’。”
於為剛恍然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我說呢。”
羅嶽寧笑道:“小孟你對鬥茶還真夠熟悉的。”
孟子濤擺了擺手:“哪裡,我也只是紙上談兵,真要讓我操作,我肯定就傻眼了。”
羅嶽寧說道:“有這個基礎,學起來也是事半功倍,怎麼樣,有沒有興趣學?我教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