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種事情有什麼好隱瞞的?你還是說說這枚核桃到底有什麼問題吧。”
說著,他就拿起了舒澤說的那枚核桃,打量起來。
舒澤說:“你沒覺得這枚核桃比另一枚要輕嗎?”
孟子濤輕輕掂了掂,說:“確實要輕一些。但如果光是這樣,也不能說明問題吧?”
舒澤說道:“你不覺得核桃的縫隙大了一點嗎?而且你仔細看,右半邊比左半邊還要高上一些。看起來很不自然。”
舉起核桃端詳了一番,孟子濤裝作驚訝地說:“你是意思是說,這對核桃被人解開過?”
舒澤說:“我覺得很有可能。”
小云馬上想到了一個可能,說道:“難道這裡面藏著東西?”
舒澤聳了聳肩膀:“這個就不好說了,或許有,或許只是有人搞了破壞,擔心之下。用膠水粘上去的。”
孟子濤說:“大軍,你那有刀吧?”
“有的。”
大軍拿出一把小刀,放到了桌上。
孟子濤把刀開啟。試了一下鋒利程度,感覺沒問題,接著就小心翼翼地把核桃重新分開。
由於擔心把裡面的東西損壞,孟子濤動作很慢。足足用了十多分鐘。才把核桃開啟,就見裡面有一用紙張包裹起來的東西,長約三厘米左右。
小云驚呼了一聲:“真的有東西!”
孟宏昌接過話道:“快開啟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
孟子濤小心地把東西從核桃裡拿出來,開啟一看,只見裡面是一條用果核雕刻的小船,船首做著一位老人,左右放著方几、書卷等物。中作篷櫳,兩面共有四扇窗。船尾一人側坐,一櫓置篷上,另有茶爐。
此物雖小,卻精美絕倫,不但各件器物惟妙惟肖,並且所刻人物氣度瀟灑,十分傳神。而且整器只有三厘米左右,材質又是果核,這種雕刻技藝真是驚人天人。
舒澤驚訝道:“原來是核雕!”
所謂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見於著作中最早的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藝人,“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
孟宏昌驚歎道:“這個好像是桃核雕刻的,水平能有這麼高,作者應該不是普通人。”
這個時候,孟子濤把船身翻了過來,就看到船底有款“王叔遠”三字,另外還有一枚印章。
孟子濤拿出放大鏡一看,發現原來是“王。毅印”三個字。
“居然是王。毅雕刻的桃核舟!”舒澤看到款識和鈐印,就有些不淡定了。
何婉奕說道:“這個名字好像有些熟悉啊,我好像在哪個書上看到過。”
孟子濤笑道:“魏學洢的《核舟記》,有沒有印象?”
“啊,原來是他!”何婉奕他們都恍然大悟。
明代核雕,最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首創人就是這枚核舟的製作者王。毅。
王。毅,字叔遠,又字叔明,號初平山人,人稱“鬼工”。他是晚明清初時期著名的雕刻工藝家。他的名字能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就得益於何婉奕說的那篇,魏學洢的《核舟記》。
據現有的資料獲悉,王。毅的創作活動在明萬曆至清順治初間,他善雕刻,能因材設計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細入微,雕刻技藝高超,冠絕於時。
但留世作品卻並不多見,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只有4件,而且其中3件只有文字記載。
其中,果核雕刻作品有2件,分別是桃核舟《大蘇泛赤壁》、桃核舟《東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為微型木雕《天封塔》。
另外,傳世實物有一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蘇東坡夜遊赤壁》,現藏於國內博物館。
孟子濤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應該就是那枚《大蘇泛赤壁》桃核舟了。”
舒澤說道:“我記得這枚桃核舟是王叔遠送給李日華的吧,後來李日華同樣也寫了一篇《核舟記》。”
孟子濤點了點頭,隨即拿出手機,上網一查,片刻後,就查到了相關的文章。
“虞山王叔遠有絕巧,能於桃核上雕鐫種種,細如毫髮,無不明瞭。一日同陳良卿、屠用明。顧餘春波新第,貽餘核舟一,長僅八分。中作篷櫳,兩面共窗四扇,各有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