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話音剛落,她就像炸了毛的貓一般,張牙舞爪起來:“宋逸明,你是不是皮癢了,信不信我放大招!”
宋逸明連忙舉起手:“信,我信。不過,咱們是不是快點走啊,別讓外公等急了。”
鄭雅欣皺了皺鼻子:“哼!下回再跟你算賬……”
孟子濤等人暗笑連連,接著收拾一下東西,就驅車前往季景雅苑。
鄭安志的別墅位於季景雅苑別墅區的最後一排,這裡都是佔地面積上千平米的豪宅,價格不用說,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買的。
在傭人的帶領下,大家走進別墅,一座小型園林頓時映入眼簾,雖然現在是冬季,風景不在,但還是能夠想象的到,到了春夏之季,這裡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優美畫面。
客廳裡就只有鄭安志和王之軒兩人,孟子濤等人跟著傭人進來之後,連忙恭敬地問候了一聲。隨後,孟子濤把王慶晨介紹了一下。
寒暄了幾句,鄭安志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鑑賞天硯,孟子濤就把硯臺拿了出來。
仔細觀察了十多分鐘,鄭安志才笑著說道:“此硯隨形而制,材質細膩溫潤如玉,呵氣凝水,銘文方面也沒問題,我認為應該就是東坡居士的那方天硯。”
王之軒看過之後,也認同鄭安志的觀點。
鄭雅欣說道:“爺爺,那咱們是不是試一下磨墨啊?”
鄭安志笑著對孟子濤問道:“小孟,你覺得呢?”
孟子濤當然不會反對。
鄭安志笑道:“那行,硯臺我已經準備好了,咱們去我的書房吧。”
一行人跟著鄭安志來到他的書房,只見房間的修飾頗具古韻,在書桌上放著一字排著四方硯臺,正是四大名硯之中的洮硯、端硯和歙硯。至於澄泥硯,好的藏品還在京城,所以並沒有拿出來,反正有這三種硯也就夠了。
鄭安志先給大家介紹了一番,洮硯因細潤如玉,發墨快,儲墨久而不幹涸,因長年處於深水之中,呵之即能出水的特點享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
洮硯石材的採掘在明代時到達顛峰,之後少有生產,故洮河老硯十分珍貴。像鄭安志的這方洮硯,為宋代的老硯,品質十分出眾,而且雕工極佳,在市場上沒有上百萬,根本拿不下來。
至於端硯,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用其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
鄭安志的這方端硯,製作年代為明朝,其以老坑端石隨形雕就,石質溫潤細膩,紫色嬌嫩美豔,硯臺隨形制硯,一面硯堂平整,背面隨形雕刻雲紋,粗狂簡約,十分清雅。
孟子濤估計比剛才那方洮硯的價格還要貴上一些。
剩下的歙硯在名頭上就要弱上一些了,不過能被稱為四大名硯之一,同樣也不是凡品,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
眼前的這方歙硯是清代宮廷造辦處所作,表面刻有乾隆的御題,無論品質還是價值,當然都無需多說。
介紹了自己的硯臺,鄭安志又拿出一塊墨錠來,卻是清晚期的“胡開文”制墨,此墨錠細膩如肌,易於磨製,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墨,這麼一塊估計也值大幾千塊。
孟子濤見鄭安志拿出了這樣的好墨,連忙說道:“鄭老,這墨錠太貴重了。”
鄭安志笑道:“有道是好馬配好鞍,不在這個時候用,在什麼時候用?況且,墨錠這種東西就是拿來用的,合適的時候不用,總不能就放著看看吧?”
見鄭安志態度堅決,孟子濤也就不再多說了。
既然是對比,肯定由同一個人用同一個力量才好,而這個人選孟子濤最為合適,於是孟子濤準備了一下之後,就開始著手研墨。
要判斷一方硯臺到底是好是壞,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什麼是下墨和發墨?簡單地說,下墨,是透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臺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
發墨好的硯臺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
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之所以矛盾,是因為下墨快,石材硬度要高,而發墨好,石材硬度需較軟。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
因此,好的硯質需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下墨髮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第一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