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第3/4 頁)
品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在幾年前,公冶晨因為興趣使然,還開過一家古玩店,不過由於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再加上到各地收貨實在太累,他的身體受不了,古玩店最終還是關了,好在沒有虧本。
不過,這段經歷,也給他帶來不少收穫,別的不說,瓷器方面的眼力提高了不少,在陵市古玩圏子裡,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事情要回到去年,一天古玩街週日集市,公冶晨和往常一樣,早起去古玩街淘寶,逛了沒一會,便注意到一件青花瓷。
這件青花瓷的主人是個“游擊隊”,聽口音是西南某個城市的,公冶晨注意的這隻青花盤,也不知道是攤主從哪裡得來的。當然,公冶晨也不想管這些,他已經被這隻青花盤吸住了。
這隻青花盤製作工作十分精湛,盤中間所繪龍紋,盤四周繪纏枝蓮紋,整體繪畫井然有序,複雜且細膩,不失精美之風。底部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公冶晨仔細看過之後,欣喜之餘也稍微有些疑惑,因為這隻青花盤的青花呈色不穩而且暈散出廓。這到沒什麼不對,因為乾隆時期青花瓷青料的髮色,早年確實是這種特點,此後才逐漸形成正藍明快的色調,呈色穩定,紋飾清晰。
而到了晚期,乾隆青花色澤則稍顯青灰,從此之後,清代瓷器就開始一代不如一代了。
雖說,這隻青花盤的呈色到也符合真品特徵,然而,在小攤上收穫一件不價值百萬的東西可不容易,公冶晨心裡猶豫也是正常的。
另外,當天是陰天,又是早上,光線不好,這也就讓公冶晨更加難以判斷。
猶豫了片刻,公冶晨還是問了價,結果攤主開出了八千這個價格。
八千塊錢,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而且又是早市,誰身上會帶那麼多錢?公冶晨雖然今天帶多了一些,但一下子也拿不出這麼多。
錢不夠,不是想辦法借,那就只能放棄了,公冶晨覺得這個價錢貴了,再加上怕買錯了,就更加的猶豫。
之後,公冶晨和攤主討價還價,最後攤主咬死了六千不肯鬆口。你道這是為什麼?其實是因為攤主也估摸不準,這件東西到底是真是假,當然,他認為的真,指的是後來的官仿官。
六千這個價格,還是高於公冶晨的底線,最後只能放棄了。
這個時候,在旁邊等了一會的孟子濤馬上拿起這隻青花盤,並且和攤主搭上了話,結果也就不用多說了。
其實,公冶晨在孟子濤討價還價的時候,就已經隱隱後悔了,最後從朋友口中得知孟子濤是誰,更是悔的腸子都青了。
這隻青花盤,最後在孟子濤他們的拍賣會上,被一位買家以115萬的價錢拍走,當時公冶晨也在場,只能用苦笑來緩解心中的懊悔。
其實,在古玩界看漏了某件寶貝,歸根結底還是眼力不夠,老話說的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不過,正是因為這隻青花盤,公冶晨和孟子濤有了接觸,之後更是經常去孟子濤的古玩店。他倆談的來,一來二去,兩人也成了忘年交。
轉眼間,大半年過去了,公冶晨居然拿了一隻當初差不多的青花盤過來,孟子濤多少還是有些驚訝的。
公治晨笑道:“我覺得應該錯不了,不過心裡還是有些沒底,只能請你這位大神幫忙看看了。”
“您可千萬別叫我大神,我可受不起。”
孟子濤連忙擺了擺手,接著就拿起了面前的青化折沿盤,稍稍一看,他就知道公冶晨這回是走眼了。
看到孟子濤臉色沒什麼變化,公冶晨覺得有些不妙了,忍不住問道:“孟掌櫃,難道東西有問題?”
“咱們是老朋友了,我就實話實說了,這隻青花折沿盤確實不錯,但以它表現出來的特點來看,它應該是一件光緒時期後仿的瓷器。”
孟子濤解釋道:“光緒仿乾隆的瓷器還是比較好辨別的,因為乾隆帝經濟繁榮,喜歡上重彩,顏色濃豔,工筆細膩;而光緒帝經濟衰敗,色彩上也會顯得淡,工筆雖然同樣細膩,但是已經有了簡化的徵兆。”
“當然,這件東西仿的還是十分出色,可圈可點,我覺得稱之為光緒仿乾隆的極致也不為過,無論是市場價值還是收藏價值,都還是不錯的,你可以放一段時間再出手。”
過了片刻,公冶晨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哎,還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啊,我已經覺得自己挺小心的了,沒想到還是著了道。”
孟子濤不禁問道:“你不會是花了百萬買的它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