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在一邊,目不斜視的靜立,只是眼中的淚水止不住的流下,身為先帝最信任的臣子,一直到此時此刻,都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幾位文臣一樣滿臉淚水,只是大多做做樣子而已,壓在心頭多年的巨石忽然沒了,整個人都輕鬆起來,永樂帝王陰沉難測,實在是太令人壓抑了。
金幼孜大人身上還掛著禮部尚書的差事,跑前跑後的累的氣喘吁吁,此刻上前低聲道:“按祖制,應該召天下藩王入京奔喪,這個,還請陛下現在登基為帝。”
隨著金大人的話語說完,所有人全都心有靈犀的跪倒在地,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番臣子恭請太子登基的戲碼,都是體中應有之意。
“父皇駕崩,我心中悲痛欲絕,哪還有心思理會旁的,只想一心守孝,儘儘孝道而已,唉”
就見有名仁義寬厚的太子朱高熾梗咽說完,好像就要因悲傷而跌倒似地,整個人搖搖欲墜,他本就肥胖腿腳不利索,此時更加不堪,嚇得身邊幾位太監急忙上前攙扶。
伸手摸摸眼角,面對臣子們心有慼慼焉的點頭,朱高熾回頭慘然道:“那一切喪事就拜託諸位愛卿了,朕這就去為先帝守靈。”
一聲朕,好似驚濤駭浪般響徹在所有人的心頭,無數人立時高呼萬歲,已經提前在登基大典中,把這天下至尊的無上榮耀,全都奉獻給此刻的太子殿下了。
第256章 誰是兇手
第256章誰是兇手
春雨如絲,沉沉的天空使人壓抑。
獨坐在池邊涼亭內,張灝神色憂傷,遠處遊人稀稀落落,手舉著紙傘到處遊逛。
距離永樂帝王駕崩後已經一個月了,太子朱高熾早已稱帝,只是還未舉行登基大典,沒有更改國號。
京城一干文武大臣全都隨朱高熾赴北京安葬先帝陵寢,期間經過朝臣爭論,最終還是決定遵照先帝遺願,和故去的徐皇后一同安葬在北京附近的皇家陵墓中。
閣臣楊士奇和英國公張輔奉命留守京城,而首輔楊榮和一干閣臣都隨駕北方,預示著新一輪的權利交替已經開始,楊士奇憑藉身為帝師的經歷,以及和朱高熾之間的深厚感情,先期拔得頭籌。
張灝並未趁機表明身份,而是繼續選擇流落民間,內心更是飽受煎熬,永樂皇帝意外身死,恐怕與他的大有關係。
歷史上,永樂朝末年一系列對外爭霸導致民怨沸騰,即使張灝出手干預了一些事,還是無法更改整個天下流民四起等尖銳矛盾。
國家太需要朱高熾這樣的仁義帝王了,不然,張灝實在太清楚皇伯伯朱棣的征服**,重振雄風的他,絕對不會安享晚年,而會依然動員整個國家的民力物力,秣兵厲馬,不知疲倦的出兵北方,好完成他多年的夢想,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但即使征服西伯利亞或是再遠些的地域又有何用?以明初的國家實力,根本無法有效開發嚴寒北方,更沒有漢人會捨得離家遷徙到苦寒之地定居,最終註定是要勞民傷財,徒勞無功的。
張灝一樣想把整個亞洲都吞併掉,但不能不重視現實情況,量力而為和窮兵黷武的後果,自然會大不相同。
一方面是不想百姓遭殃,即使和朱棣感情深厚,但面對國家利益之時,必須有所取捨,張灝不是一位優柔寡斷之人,稍微撥動琴絃,一代帝王隕落。
“你叫張成?”
望著身前神色倔強的少年,十三四歲的年紀,應該還是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但誰能想到,這與自己弟弟同名同姓的少年人,竟然親手導演了一出帝王意外暴斃的驚天陰謀。
“是”少年點頭輕笑,這笑容神秘的好似一隻狐狸,對比本人的稚嫩面孔,怎麼看都覺得很詭異。
今日獨自偷跑出來,張灝會和胡凱和嚴海龍,幾個人在京城一處小湖邊見面。
“真是好心計,好手段,不愧是靈楓的師弟。”張灝苦笑,誰能想到自己的舉動,竟然統統被人利用,算起來,帝王身死,自己就是最大的幫兇。
“一切都是意外又順理成章,灝二爺,我這也是按照您的意思辦事。”少年抬起頭,嘴角掛起一絲嘲笑。
無言以對,張灝同樣自嘲的笑笑,對方說的沒錯,自己原本有能力阻止這一切,也早已發現這位少年的存在,但卻任由這出悲劇上演。
兩人心照不宣的沉默對坐,此事還得從靈楓身上說起,靈楓父母親人都在靖難之役被朱棣手下殺光,為了報仇,靈楓藝成後下山跑到京城,先知先覺的發現張寶釵身上的獨特之處,又暗示張灝對方能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