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的生母張皇后,和母親更是無話不說的閨中密友,所以經常帶著年幼的他,到家裡做客,那時的燕王,遠沒有如今這樣陰沉難測,反而是一位豪爽之人。
太子朱高熾的長子?張灝馬上恍然大悟,這位不就是朱瞻基,未來的宣德皇帝嘛,史稱明宣宗,今年應該是12歲,比自己大了四歲。
傳說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太祖皇帝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大圭上鐫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
這大圭在古時象徵著權利,這個夢就意味著太祖要把這大明江山賜給他,驚醒過來的朱棣,當還在回味夢境的時候,忽然一個內侍跑進來,稟告說王孫降生了。
隱隱感覺到這夢和降生的孩子有關,難道那夢中的預示是要印證在孫子身上?朱棣趕緊趕到兒子院子中,當看到小朱瞻基長的很像自己,嬰兒小臉有股子英氣,頓時大為高興,後來起兵南下,此事也是朱棣下定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以後,對於孫子朱瞻基,朱棣自是格外喜愛,無論走到哪,都要帶著他,爺孫倆之間的感情最好,朱瞻基也不負皇爺爺溺愛,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聰慧,不但勤練武藝,身手敏捷,還熟讀詩書,攻讀儒家典籍和為政之道,長的也比較象朱棣,更是深得皇帝歡心。
以至於永樂二年時,朱棣為了立哪個兒子為太子時,很是猶豫不決,其中武將們都是傾向於漢王朱高熙,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色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皇上;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兩人相視而笑。最後同意立長子高熾為太子,次子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
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漢王自以為有戰功,又深得朱棣寵愛,常存奪嫡之心。見此情形;解縉上疏勸阻說:“啟爭也;不可。”朱棣認為這是離間他們的父子關係,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年,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意思就是說,這機密是解縉說的。
永樂五年,解縉又被朱高熙誣為“試閱卷不公”被朱棣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陷他,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一邊想著這些事,張灝一邊微笑,眼瞅著走進大帳之中,也不敢在私底下繼續談話,朱瞻基意味深長的使了個眼色,徑直走向朱棣身邊。
站在御座之前,朱棣剛想繼續詢問,但眼光挨個掃過遠處三個少年時,卻猶豫了下,遂改口道:“朱勇邱義,你們且退下,瞻基,你也下去休息,朕要單獨和張灝說話。”
“是,陛下。”朱勇和邱義趕緊跪下磕頭,其中邱義起身之時,神色怨毒的看了張灝一眼,當先轉身而去,看的朱棣眼皮一跳,神色頓時陰沉下來。
隨著朱棣朝左右揮手,所有內侍全都恭敬的慢慢後退,一直到退到大帳口,才敢轉身離去,一直偷著觀察朱棣神色的張灝,此時才明白為何剛才他神色不悅,原來邱義的不當舉止,惹他生氣了。
心中暗暗提醒自己,這伴君如伴虎,要時時刻刻謹慎小心,可別一時不慎,種下大禍。
“張灝,你今年應該是7,8歲吧,記得你母親生下你時,朕剛剛取得北平大勝不久。”
當單獨和張灝這個孩子在一起時,朱棣並沒有如人前那般,時刻保持著皇帝威儀,反而如一個親厚長輩一樣,微笑著對張灝說話。
“是,陛下,那年因母親跟隨在皇后身邊,身子受了寒,導致小產,結果。”
張灝恭恭敬敬的答話,卻很有技巧的提醒面前的皇帝當年往事,果然朱棣臉色露出懷念的神色,嘆息道:“唉,你母親乃是一個奇女子啊,難怪生下如此出色的孩兒,不愧是張家之後,張玉算是後繼有人了。”
嘻嘻一笑,張灝天真的道:“這些年多虧了母親和姐姐日夜照顧我,要不然我早就夭折了。”
也許是朱棣正沉浸在往事回憶中,也許是並沒在意一個孩子的話,對於張灝張口就是我我的,並沒放在心上,反而微笑道:“你姐姐?呵呵,你奶奶還有意和朕結成親家呢。”
張灝心中一喜,果然繞到正題上了,趕緊皺眉道:“不妥,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