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空前絕後,人紅是非多(第1/2 頁)
時已入冬,京城天氣微涼。
胡一飛剛剛結束與家裡通話,老媽見天氣轉涼,給他織了件毛衣要寄過來,他順口多要了一罐風魚。整天吃外賣,倒想念起家裡的魚乾來。老媽滿口答應,又囉裡囉嗦一大堆問候。
家人不會在乎你在外面混的怎麼樣,他們只關心你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有沒有生病,天氣涼了,穿的暖不暖和衣服等等,絮絮叨叨,卻溫暖入心。
這就是家人。
然而這個初冬,亦有一首歌,也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將寒冷的空氣一卷而散。
2002年,大多數人還沒有如今這般對網際網路形成依賴,多數人還在網咖裡於各色論壇、部落格和qq之間徘徊,此時一系列以flash動畫為載體的音樂作品盛行,胡一飛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正是其中翹楚。
“蝴蝶”才剛飛且不去說它,“老鼠”騰飛的勢頭,已經無可阻擋。
《老鼠愛大米》究竟有多火,你完全無法想象。這是中國進入網民時代以來的第一支“神曲”,影響之大,與後世從“自來紅”演變成“人造產品”的神曲完全不能比的。
說是空前絕後,也毫不為過。
“老鼠”之後的“蝴蝶”同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躥紅,雖不及前者,也實在是讓同行羨慕的流口水。
最直觀的表現就在彩鈴下載上。
彩鈴作為數字音樂作品普及的重要渠道,繼第一個月創造單曲月下載量400萬次的吉尼斯紀錄以來,第二個月愈演愈烈。僅僅十多天就已經超越了前紀錄,發歌剛滿五十天時間,網路彩鈴下載次數已經狂飆突進,直破千萬次大關。
50天1000萬次下載,這個新的吉尼斯紀錄,怕是以後再難被超越。
《老鼠愛大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網路平臺出現之前,中國的流行音樂基本都靠唱片店、平面媒體、電臺電視臺這幾個平臺進行推廣,而它們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在歌曲和歌迷之間,都會擁有一個起到宣傳作用的中薦點,比如樂評人、比如dj、比如唱片行的老闆等等。
而人為因素的干預,也讓流行音樂的話語權,實際上都掌握在流行樂壇產業鏈的一些精英人士上。而歌迷雖然也有選歌的權利,實際上他們擁有的其實只是樂評人和dj挑選之後形成的二選權利。
網路平臺的開放,則是歌曲和歌迷的交流關係變得更為直接,尤其是隨著頻寬的增加,網路試聽和下載的普及,更讓歌迷欣賞作品,不再需要樂評人和dj這樣的媒婆,而只需要輕輕點選,就能隨意選擇任何歌曲。
沒有文字或介紹的干預,音樂就這樣純粹依靠個人的耳朵來判斷好壞,不好聽的刪之,好聽的就保留,甚至同樣可以透過網路傳播給自己的好友。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這個年代的自來水完全不參假。《老鼠愛大米》也正是在這樣的接力過程中,形成了其巨大的影響力。
滾滾而來的數字音樂改革大浪潮,也就在這一首歌的推動下,毫無徵兆的開始了。
有人也許要問,一首歌而已,真有那麼大的力量嗎?
歌的確沒有,錢有!
目前剛剛釋出的網際網路三大“圈錢”產業,分別是網路廣告、網路遊戲和無線增值服務,這三大金礦今年統計,至今已經分別創造了20億元、40億元和100億元的收入。不久前揭曉的2002年胡潤“百富榜”顯示,中國前10位最年輕富豪中,有6位來自以上產業。
特別是無線增值服務,未來仍是最有潛力的領域之一,無線音樂更是佔據其中30%~40%的收入,徹底沖垮了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唱片業,更是創造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話。
以彩鈴單曲《老鼠愛大米》為例:第一個月下載次數達400萬次以上,第二個月至今半月就已經大破600萬次,總下載次數超過千萬次。
以平均每首2元計算,千萬次下載,單曲收入2000萬元(資訊費),這相當於120萬張唱片的銷售額,與太合麥田唱片公司簽訂的合約,將獲取每首1元的收益,唱片公司總收益1000萬元,相當於銷售了320萬張唱片的收益。
320萬張唱片,那是多少張白金銷量,多少張鑽石銷量?
何況在如今盜版猖獗的年代裡,歌手能賣到一個零頭,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如此龐大的利潤,任何人看了,都會為之眼紅。
也難怪宋可現在每天都紅光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