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現象級(第2/2 頁)
竟然真的把演員當囚犯關起來,一個多月不讓出去……我了去,胡一飛這麼狠嗎,他怎麼鎮得住這群人的?”
《娛樂週刊》報道:“如果之前你還在數明星,那麼現在你就out了,強大的劇情推動力,讓你根本無法轉移注意力。大家都在猜測,米帥究竟能在第幾集越獄成功。”
《南方週末》也發表評論文章《精彩劇集如何鑄造》,文章指出:
“《越獄》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各個方面都在改編,可也不如這一部電視劇改變之大。誠然,這是一部美劇風格的電視劇,也是第一次有人敢做出如此嘗試,而且做的如此完美,比筆者看過的任何美劇都要精彩。《越獄》的成功在於角色的塑造,各種人物的各個不同的性格特徵,鮮明,深刻,一目瞭然又讓人費心揣測,念念不忘。”
《揚子晚報》是同樣的話題,報道說:“眾生百相,《越獄》因這些人物的塑造而成為逃獄作品中的經典,一個人之所以讓人沒有概念在於他的不被認識,這與神秘是不一樣的概念,如果《越獄》不能讓人看到這麼多個性鮮明的角色,怕是也無法如此強烈地吸引觀眾,當然,情節也是很重要,但是故事的發展其實就是為要塑造人物的。”
媒體深究起《越獄》成功的要素,一個個都專業性十足,儼然大師級導演一般,“越獄的成功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劇本!編劇這個職位,以前在內地的地位並不如何明顯。但誰都知道他是個重要職位,卻為何屢屢被忽視呢。但恐怕這部劇之後,就會被各影視公司重視起來。胡一飛親自操刀,領銜劇本,又找了各方面專家人才集體頭腦風暴,才產生現在這部嚴謹推理,懸念迭起,讓人********的電視劇。”
將注意力放在編劇上的,絕非只有這一家媒體,《新民晚報》同樣著眼於編劇這個角度,進行了報道:
“任誰看了,都不會認為會比《無間道》差,可這是一部電視劇啊,竟然有電影的質量!聽說胡一飛當初拍攝之初,就是使用了拍電影用的膠片。”
“但這些都是工具,真正的核心在劇本上。他們往一個普通的警匪故事主幹上傾注了大量細枝末節以完備其懸念。諸多細節比如米帥的文身、破牆的胡克定律等,這裡面涉及了美術、地理、幾何、化學等諸多學科常識,甚至還有建築學、符號學、密碼學、偵破學、心理學等高階的理論,其運用之圓熟、設計之精妙、應變之靈活令人歎為觀止。”
“另一方面,胡一飛還將懸念留鉤子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編劇技巧中有一個“鉤子原理”,顧名思義,就是在結尾故意留下一個懸念,這個懸念要尋找合適的時機,但這個時機可以硬造。《越獄》每集的結尾就是這樣的大“鉤子”,讓你尋死覓活地想看下一集。”
“暫且不提電視劇能否表達正面意義,但這種勇於創新的精神,才是中國電視劇行業所要走的道路。”
這段時間媒體的文章一篇篇出來,大多是誇耀讚歎的,一時間,《越獄》幾乎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
但也並非沒有反面評價,反面評價並不多,可往往只有那麼一篇,就足以產生致命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