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愛不釋手(第1/2 頁)
胡一飛大小也算有點名氣了,《紐約每日新聞》影響力也很大的。
話題加話題,而且宣傳媒體上的重要新聞傳播率是驚人的。於是《暮光之城》這本書先是透過媒體傳播,繼而是人們口口傳播,網路上很多人都在說這件事,一切因素匯聚起來,就促使本書漸漸的廣為人知。
這時候麥考文出版社已經在全美的書店及亞馬遜網上書店裡鋪開貨了,不少人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開始忍不住“以身試毒”了。
尤其是亞馬遜網上,首頁懸掛了一個橫幅廣告,上面寫著:中國最具盛名的天才導演,突破兩千萬冊的超級暢銷的青年作家,胡一飛英文版《暮光》熱賣中50萬美金開展讀者書評大賽,參加就有可能中大獎。
不少讀者對廣告上50萬美金書評嗤之以鼻,全美幾億人,50萬美金能分到多少。美國人被各種廣告狂轟亂炸過,早就養成了一定的抵抗力。但這廣告的確做的挺火,那就找到《暮光之城》這本書,翻開看看唄。
書不薄,定價自然也是不菲,足足25美元。
在網頁上是有試讀章節的,一些人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翻開書籍的試讀章節。
本來沒多大期望,結果才讀幾章,就忍不住拍桌讚歎:文字清新、故事跌宕起伏,以一個少女的角度展開故事,因為搬家來到一個神秘的小鎮,再一次車禍遇險中,帶出了帥氣逼人的吸血鬼男主救了女主……
免費章節到此就戛然而止,卻已經勾起了不好讀者的心思。
“下訂,不就是25美元嗎。”
也有絕大部分人是被重金書評大賽的廣告給吸引過來的,不一定要拿那50萬美金,也要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書能夠值得作者提前花50萬做宣傳。還有一些是單純來看書的,他們想看看一個20多點的年輕人寫下的一系列作品竟然能在中國如此暢銷,他憑什麼呢?難道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優秀。
或者想要刨根究底,或者想要罵得中國人啞口無言、證明中國人不配寫英文小說的,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買一本先讀讀看。
麥考文的經理蘇菲一直在監控著《暮光之城》上市之後的情況。
第一天上市實體書店在當天打烊之後,全美合計共賣出了兩萬八千多冊,這個數量很驚人。然而大頭是在亞馬遜網站上,這天截止到零點前,亞馬遜網站一共銷售了十萬五千冊《暮光之城》。兩者合計,接近13萬冊的銷量了。
這個成績是相當驚人的,美國國內最暢銷的作家當然比不了。但新人作家能達到這個數量的幾乎沒有,尤其是這還是一箇中國人寫的英語小說。
“照這樣下去,《暮光之城》的銷量應該很容易就能達到百萬冊了吧?”蘇菲興奮之餘自言自語。
她也有點後悔,合同是不是太過優渥?按照合約,銷量破了百萬,版稅分成將高達20%。如果再次大賣,那出版社的利益就會更進一步的減少。好在她畢竟是大型出版社的負責人,經手的暢銷書也不算少,這點誘惑還抵抗的住。若真的成了大賣作品,胡一飛就是知名作家,雙方以後也能繼續合作。無論怎樣,都是賺,區別只在於一個賺多賺少罷了。
她心裡也有些疑惑,“這到底是胡一飛的書好,還是50萬美金書評大賽推動了銷售的激增呢?還是胡一飛的名氣和宣傳使然?”
……
看得人多了,出現的評論自然就越多。
《暮光之城》整部小說不管是從行文還是內容,都完全看不出是東方人所寫,哪怕有個好翻譯在幫忙若作者沒有真材實料,也是達不到這種水平的。唯一的理由,就是原作是真的一開始就奔著西方市場來。
《洛杉磯時報》做了書評:“本書是融合了多文化的魔幻鉅作,除了基督教思想以外,非主流異教文明,各種民間信仰,神話傳說,都在作品中大放異彩。然而作品也充斥著多種矛盾力量的對抗,這也增強了故事的吸引力:人與吸血鬼之戀,吸血鬼和狼人之間的比拼,吸血鬼家族間的較量等。”
“這些對抗最終因為人類女孩貝拉而化解並走向和諧共存。也體現了作家的一種觀點:摒棄人類中心論,呼籲多源文化物種互相尊重,彼此融合在大自然系統中。她透過吸血鬼,狼人和人類女孩貝拉這些不同種族的象徵意義,表現出她的生態整體觀的思想。”
他們給的推薦評分是a。這種成績出現在一箇中國作家身上,也算是罕見。
《芝加哥論壇報》評論道:“《暮色》不言而喻是吸血鬼文化的登場,人類世界遭到異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