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氣運(2900加)(第1/3 頁)
大唐雙龍當中,幫派力量極其強大。
就好像八幫十會,每一個都是坐地虎,地下成建制的幫眾,幾乎可以與正規軍比擬。
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這些幫派當即就驅逐原本官府,獨佔一地,儼然一方諸侯與割據勢力。
就好像襄陽的錢獨關、鷹揚派的梁師都和劉武周、乃至巴陵幫的蕭銑。
蜀地方明是不會考慮的了,漢中、上庸、還有長江水道都是天險,入蜀難,出蜀更難,此地唯一的戰略意義,便是連線關中,成就秦吞六國之勢,只有與關中的精兵強將匯合,巴蜀才能真正把握長江之勢,到時候沿江而下,江南群雄,又有哪個能擋?
至於現在,不過是個雞肋罷了!
因此方明從來沒有去考慮啟動伏筆什麼的。
而東路戰線也是大坑!雖然江南最精華的人口物產都在東邊,但沈法興、杜伏威、輔公佑、李子通……一個個有名有姓的諸侯梟雄也是集中在那邊死磕,更令人淚流滿面的是,縱使能一一收服,江都還有楊廣與數十萬禁軍呢!
此是最難之路,因此方明開玩笑似的丟給了寇仲。
要想從那個養蠱一般的戰場上血拼出來,沒有小強運是不行的。
而中部的選擇就要稍微好一點,只是林士弘也是陰癸派的重要棋子,師父就是‘雲雨雙、修’闢守玄,雖然盟約就是拿來撕毀的,但現在就與陰癸派翻臉,還是有些不智。
除此之外,僅剩下的突破口,便只有巴陵了。
雖然蕭銑勢力廣大,手上還有洞庭水師,但論及水軍,又有誰能比得上嶺南宋家?
更何況,不破巴陵,如何與竟陵接壤,從而得到飛馬牧場的最大支援?
而不收竟陵,又如何攻打襄陽?
襄陽乃南方大城,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西接巴蜀,南控湘楚,北襟河洛,三國時,魏、蜀、吳三方便力爭此城,西晉伐吳,桓溫北伐,均以襄陽為基地。六朝之所以能保江左者,實賴有強兵雄鎮於襄陽之內,不可不取。
由此可見,襄陽雖非像洛陽那類通都大邑,可是因它位於鄂、豫、川、陝的交通要衝。若想從中原南下,或要從關中進入江漢平原,都不能不先取襄陽。因此有此襄陽,就可守得南方大安,這不可不知。
方明的戰略既然是以南統北,那襄陽便是核心之重!只要取了襄陽,在南方便可取得戰略優勢先不說,這枚釘子下去,也可抗拒北方氣運入侵,不可不查!
爭霸天下不是遊戲,而是滾雪球,一開始佔據優勢,勢力便可越滾越大,漸至無可匹敵。
因此,方明才捨棄江南繁華、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江都,準備從容擊破潛力最大的蕭銑,順勢北上,與飛馬牧場接壤,將自己的勢力連結成一片,順勢再奪取襄陽這個最重要的戰略重心!
一旦至此,縱使對東、對北戰事不利,也能轉而入蜀,將古荊州與古蜀州之地聯合為一,重現三國爭霸時的蜀漢局面!從而依靠天險,儲存漢人元氣。
甚至,方明還有嶺南之地,一旦此局面形成,勢力還要超越歷史上的劉備,至不濟也是三分天下之局,日後大有可為!
更何況,這還是最壞情況下的局面!
可以說,自古爭霸天下者,一開局的選擇,實在至關重要。
方明如此跳出,比之杜伏威、李子通之流的扎堆跟江都死磕,還有雙龍的滿天下逃竄,又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時也命也!”
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們,不論是一開始所受的教育,還是後來的佈局,乃至一點點機緣方面,嶺南都要超出他們太多了。
三十年的苦功,可不是白下的。
實際上,若只是為了對付一個李閥,方明根本不用計劃周全到這種程度。
李世民從來就不是他的對手,他真正的敵人,乃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還有隱藏在幕後的慈航靜齋、靜念禪院等胡教!甚至、是歷史要選擇半胡半漢之人來繼承中原九鼎的天命大勢!
“不過,蕭銑此人,也有魔門背景,雖然不是陰癸派的,但也與兩派六道淵源很深……而襄陽此時雖然還是襄陽太守管理,但實質上權威有限,真正獨掌大權的還是錢獨關!”
想到這個,方明的眸子就不由深沉。
這錢獨關漢水派的龍頭老大,此人擅使雙刀,稱霸襄陽,原著中,在隋煬帝死後,就是他起兵趕走了襄陽太守,把城池拿到手上,做了一城之主。
當然,更關鍵的是錢獨關,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