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六章 不被掌握的密談與密謀(第1/4 頁)
古山坳,原本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坡上谷裡,稀稀拉拉居住著百餘人家,分佈談不上別緻,排列也不夠整齊。現如今這裡修建了公路、機場、營房與堡壘,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其中最多的是軍人,不僅數量多,質量精,級別更加恐怖,隨便扔出一塊石頭,都有可能砸到一位將軍。
華龍聯邦演習指揮部就設在這裡,參加本次軍演的六位上將中有三位在此,將、校級以上軍官上百,低階軍官與士兵自然更多,此外還有來自各地各方的記者、服務、後勤與工程人員,以及部分留下來的山民等等,大略統計,總數接近萬人。
增加這麼多人,還要留出足夠大地方做機場、各類必須運用到的軍用建築和設施,古山坳頓時顯得擁擠起來,過去那種清幽的原野氣息也在各類機械的轟鳴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以文明發展的眼光去看,彷彿人類從農耕時代一下子飛躍到星際時代,反差大到難以接受。
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且不說這種“混亂”狀況根本不符合指揮部的性質,單從安全形度考慮,保障根本難以做到。另外要提到一點,古山坳距離演習前線、也就是以往兩國的實機控制線不足五百公里,戰爭中,最笨的敵人也知道集中兵力突擊此點,哪怕付出再多代價,只要把這裡山坳炸平,便可宣告勝利了。
一切都因為是演習,連指揮部的位置都是公開的。這次演習不僅關乎兩國,還牽動著世界局勢,來自紅黑雙盟各國的記者、觀察員、軍官要實地探訪,並進行全程報道。聯邦總指揮部這邊的情況,帝國那邊也差不多,區別僅在於其所處地原本就有軍隊駐紮,建設與安排相對都比較方便。但那也只是相對意義上的方便,要知道,演習規則中除了對遠端武器做出某些限制,並未規定“不得以對方指揮部為攻擊目標”,也就是說,雙方可以用地面推進的方式攻佔對方的指揮部。
某種角度上講,這類規定其實雙方表達勇氣與自信的一種方式。雖然這是演習,但不是不可以較量,知道對方位置,等於在向對方和外界宣告:你們不可能打到這裡來。可以想象,假如在演習中當真出現“一方指揮部不保”的確定局面,定會觸發某些“臨時終結條款”,將演習終止。當然在之後的劃界協議中,國家顏面得到維護的那方需要做出巨大讓步,以實際利益補償對方。
以上是最壞打算,雙方推演都認為幾乎不可能發生。事實上,以兩國現有領土面積而言,增加、或者減少幾百公里根本不算什麼,本次演習的目的是簽訂正式簽訂和平協議,而不是為了打仗,甚至不是多佔多少土地;因而在執行的過程中,雙方一方面要表現軍威,告訴世界“我不好惹”,另外要把握好分寸,別讓局面失控,更不能“由於羞辱性的舉動導致一方過於被動”,進而導致災難性結局。
上層意志決定了這次演習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雙方似乎都沒想過,由於積怨,軍人在執行這樣的規則時會遇到多少困難,產生多少意外。尤其對某些人來說,“捆著手打架”根本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稍不留神,屠刀便會出鞘。
未來無法預測,未來從不依照人的意志。時光匆匆,當歷史走到某個關鍵位置,世界就像進入荒秋的原野,積累的孽緣沉澱出厚度,偶然碰撞產生的零星火花足以點燃洶洶之火。到那時,無往而不利的權力突然失去魔力,暴力與鮮血瞬間滔滔。
演習剛剛開始,某些徵兆已經顯現,古山坳與對面那個類似的地方不斷接收著來自各地的資訊,發出一條條指令。此時此刻,它們就像兩顆跳動的心臟,將人類歷史最恐怖魔頭從沉睡中喚醒。
......
......
整體看,古山坳大概可分為三層,最外面還在進行施工建設,最為混亂,噪音也很大;中間的那層是主要居住地,外部人員、包括從各個地方趕來的記者、禮賓以及部分後勤人員生活在此。最中央是指揮核心,重要角色集中於此,並有重兵把守。
這日午後,一條婀娜的身影進入核心區域,急匆匆趕往某處。
“葉飛,你給我出來!啊......”
身後跟著氣喘吁吁的攝影師和滿臉尷尬與為難的衛兵,艾薇兒一腳踹向房門。因為用力過猛、加上房門本只是虛掩,氣勢洶洶的美女記者失去平衡,尖叫著撲向地面。
啊?
攝影師與衛兵慌忙衝上去,結果撞在一起。攝影師大壯佔了體型寬大的便宜,雖然坐倒、裝置也摔在一旁,身體並未受傷害。衛兵是個娃娃臉,體型單薄且缺乏經驗,這一撞把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