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才庸才,紙上談兵(第1/4 頁)
展廳很大,人流熙熙,一路上展品五花八門,豐富到不能更豐富,漸漸地人們發現,神國遺物要麼本體有缺陷,要麼屬於系列中斷,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完好無損。
到這個時候,不少人想起之前那位姑娘說過的話:一堆破爛沒什麼看頭,深以為然。
顧言章走在最前面,主動承擔起解說任務:“這是一個建築模型,它的原型是神國的一處名勝,主體是象徵勝利的門,可惜啊,現在它不止四分五裂,而且散落各地,這裡的不足十分之一。”
“根據研究,即便把所有關於它的遺物匯總,也不完整。大家可以看看,就這小半部分,氣勢依然恢弘。”旁邊艾倫補充道。
“這是一輛車,某個車輛系列中的一部,應該是神國文明對車輛發展做的總結,如今也毀了。”
“還有這個,這是一幅畫,研究表明它的總長可能達到數米,這裡僅有幾十公分,而且是中間段,沒頭沒尾難以研究,太多東西弄不明白。”
“有些典籍中提到過這幅畫,神國十大名畫之一,價值連城!可惜啊,在這裡,它只能躺在最外層......嘿,不值錢。”
顧言章和艾倫都是專家,所知所講比導遊強太多,慢慢地周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聽兩人輪流講解所見遺物;也有人抱著玩的心態而來,懶得聽這個老頭一路感慨,自顧去看別的。
人來人往不停,牛犇被父母左右牽著手,隨人流走走看看聽聽想想,倒也津津有味。
孩子的轉變往往在瞬間完成,比如剛剛那場風波,牛犇從懼怕到挺身而出,很難說出於何種想法;入場後他看到那朵花,聞了聞氣味還嚐了一口,不知怎麼的,他對此次展覽的態度就變了,不像臨來時候那樣排斥。
“還有機甲呢。”
心裡抱著期待,過了一陣子,牛犇終於看到此行的最大目標:木牛流馬。
令他大失所望的是,這件被看成機甲源頭的遺物不止殘破而且難看,還被擺在展廳最外層,也就是說,神國遺物中它被認為價值最低。
“這個是......一種木製機械。請原諒,我知道它的本名叫木牛流馬,很多人將其看成機甲的創意源頭,不過對我而言,它在本質上就是機械。”
對這件展品,艾倫解釋起來格外認真,看來他知道,觀眾當中有不少人是機甲愛好者,刻意照顧人們的感受。
“為什麼木牛流馬會和機甲聯絡起來?細說起來很麻煩,只需要瞭解知道兩個重點就可以。首要一條,木牛流馬會動......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大家要明白,它誕生的那個年代,神國文明尚不發達,除了人抬馬拉,根本沒有可以提供持續動力的裝置。”
“機甲誕生的年代,同樣沒有動力可用,它的驅動靈感就來自木牛流馬,也只能是這裡。”
“第二條原因有點勉強,有人或許知道,神國文獻中記載有一個故事:木馬屠城;它的關鍵在於藏兵,只不過和木牛流馬的誕生地不同,所用木馬沒有動力,靠人拉。”
到此稍稍停頓,艾倫感慨說道:“能動,藏兵,防護,最初的機甲,本質就是會移動的鎧甲。需要提到的是,你們的祖先非常有智慧,是最早誕生機甲的國度之一,發展到今天,機甲已成為各國兵之利器,不可或缺。”
憑藉出眾的口才,艾倫不僅把機甲的誕生生動描繪出來,還極為巧妙拍了一記馬腳,周圍聽眾頻頻點頭,感慨的同時多出幾分自豪,對這位中年帥哥印象更佳。
“講得好。”
“那是,人家有真才實學。”
讚譽聲中,牛犇在人群裡仰著頭,看的不是木牛流馬,而是被特意安置在展櫃旁邊的投射螢幕。那裡,有用動畫方式模擬出來的木牛流馬行走影片,後面接的是機甲的發展史,從最開始的“會移動鎧甲”一直延續到當代的數字機甲,約有十餘種。
影片迴圈播放,此刻快要到末端,畫面中出現的機甲人盡皆知,華龍聯邦軍隊裝備的制式機甲:烈風。
作為一名發誓成為機甲戰士的有志少年,牛犇雖沒有親眼看過實物,但已積累起不少專業知識,他知道烈風是一款單人機甲,戰場主要用途為陣地突擊,烈風這個名字主要來自於速度而非火力,全速奔跑起來,罕有對手可與之相比。
毫無疑問,此時此刻畫面中出現的烈風,一定是華龍聯邦軍隊裡最帥的那個,藍天白雲之下,它那六米高的身軀如豹子一樣矯健,震撼力十足。
長腿如風,烈風在原野之上飛馳,微微前傾的身軀,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