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2/3 頁)
為秦國儲君,群臣愛戴了。
就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在最開始起義時,也是以為長公子嬴扶蘇報仇之藉口,聚攏兵馬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嬴扶蘇當時不僅在秦國朝堂威望高,在天下之威望也是極高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自然離不開群臣和六國餘孽的大肆宣傳。
在始皇帝一意孤行實行郡縣制的情況下,群臣的希望,就是長公子嬴扶蘇。
淳于越寄希望於嬴扶蘇,是為了崇高理想,是為振興儒家。
而群臣寄希望於嬴扶蘇,則是為了自身利益,是為封地封國。
嬴扶蘇的日常行為,言行舉止,群臣都看在眼中聽在耳裡,他們都無比確定,等到嬴扶蘇上位,必定會重啟分封。
歷史,是不斷重複的人和事。
今朝的始皇帝嬴政和長公子嬴扶蘇父子,酷似當年的秦孝公嬴渠梁和秦惠文王嬴駟。
當年商鞅變法,被侵佔利益的老秦人貴族領袖甘龍為了抗爭,挑唆當時的太子嬴駟殺人。
商鞅為維護新法,割了既是嬴駟老師,又是嬴駟伯父的嬴虔之鼻,行了劓刑,還在嬴駟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行了黥刑。
老秦人貴族們在秦孝公時期唯唯諾諾,但依然不肯離去,就是他們還有希望。他們想等到嬴駟繼位,扳倒商鞅,他們重奪昔日榮光。
秦孝公沒有斷了老秦人貴族念想,他沒有剝奪嬴駟太子之位,而是私下教導嬴駟,更正嬴駟的思想。
如果始皇帝也學秦孝公,把長公子嬴扶蘇留在咸陽,那麼王綰,隗狀,尉繚這些人大多數會繼續等下去。
但始皇帝偏不。
他不到十年就一統天下,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
自認德蓋三皇,功過五帝。
取三皇之“皇”字,五帝之“帝”字,自號始皇帝。
在他之前“朕”字就是“我”的意思,任何人都能用,屈原寫的《離騷》中就有“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句,這裡的“朕”就是屈原自稱。
嬴政為了表明自己無上地位,取“朕”字為他的獨有自稱,要天下除他之外,無人再能稱“朕”!
他意氣風發,壯志凌雲,傲世天下,行事風格暴烈迅猛。
這樣的嬴政,當他要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時,不會去過多顧慮臣子的想法。
嬴扶蘇思想偏頗,嬴政不是認為自己教導不了,而是不想耗費那個心力時間。
嬴政認為讓嬴扶蘇去上郡,是最快最好的選擇,所以他就把嬴扶蘇丟過去了。
至於群臣想什麼,那重要嗎?
嬴政認為不重要。
而嬴成蟜認為,很重要。
畢竟,嬴成蟜看過如此發展下去,秦朝之未來,二世而亡。
嬴成蟜為何一再強留嬴扶蘇在咸陽?
第一,嬴成蟜認為嬴扶蘇是繼承秦國的最佳人選。
第二,穩住群臣,希望這個東西,雖然大多數時候做不到,但是不能沒有啊。
當然,關於第一點,嬴扶蘇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秦二世,嬴成蟜現在也不敢打包票了。
綜上所述。
嬴成蟜在完成了第一步,強留嬴扶蘇之後。
現在要做的就是第二步,如何在不過分傷及群臣的情況下,另行新制。
為此,嬴成蟜回府與眾多門客商議許久,終於想出個對策。
深夜二次入宮,告與始皇帝。
始皇帝其實本心是認為沒必要的。
搞那麼麻煩幹嘛?哥已經安排好了,小號李斯已就位。弟弟你上朝當個吉祥物就行,其他的哥來辦。
後來一想,這不能拒絕這豎子啊!這豎子好不容易想參政!朕得配合啊!
始皇帝當場舉雙手雙腳贊成——弟啊,你說這麼做,哥都配合你,哥和你再排練排練。
所以,今日看似被逼迫的有些難堪的始皇帝,由始至終心情那都美滴很。
心中裝著昨晚兄弟倆攢出來的劇本,始皇帝現在滿滿的表演慾。
始皇帝沒注意到。
進入咸陽殿之後,一直不言不語不聲不響,做透明人的李斯陡然目光一凝,正充滿敵意地盯著嬴成蟜。
又是這豎子!
陛下被逼迫,此時正是我表現之機,偏又讓他搶了先。
他為陛下解圍,是巧合,還是有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