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橋頭黃石公,騎驢黃承彥(第1/1 頁)
第72章 橋頭黃石公,騎驢黃承彥 這身著皮衣的騎驢老者,關麟口中的“老黃”。 他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月英的父親,沔南名士——黃承彥。 三國時代的荊州,提到名士,往往第一印象,那一定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事實上,司馬徽雖有名,但比起兩位,難免遜色一籌。 其一,便是於“鹿門山”隱居的龐德公。 其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 其從子龐統,乃是劉備身邊重要的謀士,為謀得益州立下汗馬功勞; 其另外一個從子,名喚龐林,乃是龐統之弟,如今任荊州治中從事。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這些稱號,均是龐德公贈予的。 由此可見此人名望之一斑。 其二,便是這位黃承彥,說起黃承彥,區別於荊州次頂流的“龐、馬、向、習”家族,黃承彥的門楣說不上顯赫。 可他卻是荊州最大豪族“蔡家”族長蔡諷的女婿。 蔡諷有一子二女,其中‘子’便是曾總督荊州兵馬的蔡瑁,其二女,則分別嫁給了黃承彥與劉表。 這麼一算,黃承彥與劉表還是一對好“連襟”呢! 當然,隨著諸葛亮的崛起,劉備雄踞荊益二州,黃承彥這個諸葛亮岳父身份自也是水漲船高。 可偏偏,黃承彥不喜俗物,不喜廟堂,只對奇門遁甲、百工匠藝感興趣。 劉備、諸葛亮曾屢次請他出山,但都被他回絕。 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年雲遊四海後,獨女又不在身邊,黃承彥突然體會到了一抹無窮的寂寞與孤獨。 他太孤僻了,他又太渴望與人交流,但偏偏,他又不想與那些愚夫蠢貨過多的言談! 於是,他生出一個想法,他想找一個有慧根,也有趣的弟子。 平時能跟他說說話、聊聊天,談談奇門遁甲,聊聊百工匠藝,解解悶… 作為回報,他也願意把這一身奇門之術、百工之術傾囊相授。 求學者雖眾,但有趣的弟子太難尋覓了。 而這,便是關麟與他相識的起源。 那還是半年前,關麟剛剛魂穿而來,尚處於一臉懵逼的狀態。 一次偶然的出門,關麟來到了得勝橋。 這是一座木製的拱橋,此橋位於荊州城大門北處,橋下的河與護城河平行,流入長湖。 而之所以叫“得勝橋”,是因為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北逃,劉備軍與東吳軍兩軍並進,追到南郡得勝而回,便稱此橋為“得勝橋”。 自從赤壁之戰後,這裡多出了許多酒肆、茶攤,數不盡的說書人齊聚於此,無比誇張的講述著一個個英雄們的故事。 這裡也成為了江陵城最繁華熱鬧的場所! 當然,這對關麟迅速的瞭解自身的處境大有裨益。 可偏偏,就在這裡,出現了一間怪事兒,一個怪人。 有一個白髮蒼蒼、鬍鬚長長,手持柺杖的老頭,他蓬頭垢面,總是在橋上光腳坐著。 他的身後還跟著一頭毛驢,這原本也沒什麼,可偏偏,橋下河流的淺灘處有一雙破舊的草鞋,像是這老頭掉下去的。 起初,關麟也沒當回事兒,只覺得是一個老者不小心把鞋掉下橋,等待好心人的幫助。 可隨著來的次數越多,關麟留意到這“老頭”每天都在,他還發現有許多年輕的儒生會去替這老頭撿鞋,然後這老頭就讓這些儒生給他穿上。 一些儒生不樂意,轉身就走了,還有一些儒生真的就給他穿上去了。 關麟那時候還撓著頭,琢磨著,這一幕咋感覺這麼熟悉呢? 可讓關麟驚訝的是。 哪怕是給這老頭穿好了鞋,這老頭非但不領情,還一個勁兒的搖頭,不按套路的又把鞋甩到橋下淺灘裡,還說什麼“不合腳,不合腳…” 關麟覺得這老頭還挺逗的… 每日坐在茶攤上,忍不住就多留意這老頭兩眼。 他琢磨著,這老頭是不是在等一個謙遜有耐心的年輕人,等他把鞋甩到橋下後,再把鞋撿回來給他穿上? 以此考驗年輕人的耐心。 這個想法一經浮現,關麟還覺得這老頭挺不簡單的… 或許,是個世外高人,保不齊…真有年輕人能經受住考驗,還能受贈一本武功秘籍、兵法韜略啥的。 ——也不虧。 當然,哪怕是這樣想,撿鞋這種事兒,關麟是不可能做的,兩世為人,他從來沒有這麼卑微過。 終於,在觀察了這老頭十天後,總算是等到一個年輕人。 在第一次撿起鞋,給這老頭穿上後,這老頭如約而至的說什麼“不合腳”,又甩到橋下。 倒是這年輕人很有耐心,又一次撿起,又一次給老頭穿上,只是這老頭又甩了下去。 ——『這還考驗第三次呢?』 關麟心裡琢磨著… 可很快,他就意識到,是他想多了。 因為這年輕人一共給他撿了六次鞋,穿了六次鞋。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