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自身本不算多的收入貼補奉獻群眾,以為群眾勞心勞力的實際事例,感動群眾。所有知道實情的人們,無不為這種融入了鄉親溫情、求真務實、不圖回報、不求索取、唯有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在無數受其精神鼓舞的鄉村幹部和無數被感動的群眾的心目中,這些同志,贏得了大家的敬佩和尊重,確確實實值得廣大鄉村幹部熱誠學習,無愧為真正的共產黨員!無愧為真正的人民公僕!無愧為實實在在的“群眾貼心人”!
近幾年來,黨群幹群關係成為從上到下幹部和群眾都極為重視和關心的問題。“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融合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和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符合黨在改革開放時期的群眾路線方針,為凝聚民心、加強黨群幹群關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很多優秀的“群眾貼心人”,展現了平易近人、熱情待人、樂於助人、聯絡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優良幹部與本色黨員的作風,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適應時勢的將他們挖掘出來並對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可佩精神加以傳揚,可謂一舉多得,一是表彰了先進,二是鞭策了後進,三是鼓勵了前進,四是有利於人民,五是有利於黨,六是有利於國家。
“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是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時代要求和實踐途徑,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本質特徵。“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也進一步證明,這一主題實踐活動具有十分巨大的現實意義。“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所追求的融洽幹群關係的目的,是黨和政府在關係到群眾利益的所有工作中積極作為的迫切要求。“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應,對於推動黨在這一時期的工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甚至將要邁出黨在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歷史過程中的一個新時期的第一個步伐。
在新時期裡,群眾將那些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並獲得群眾好評的好同志、好黨員、好乾部熱情稱呼為“群眾貼心人”。在新時期裡,全國上下都不將 “為人民服務”的號召停留在黨員、幹部自己的口頭上,而是要落到實處,透過切實的行動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讓黨員、幹部自己去爭取自己該有的堪稱優秀、堪為表率的形象評價,讓人民群眾對於全體黨員、幹部有一個更好的本質性的認識,從心坎裡認可他們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群體。 。 想看書來
控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什麼這麼多人上訪?本質原因在於法制的欠缺。
雖然在這個國家,大體上有法可依,但執法難、亂執法、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狀況的普遍存在,令法律喪失了必要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如此而造成的現實狀況是,中國不是一個法制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司法途徑能不能解決問題,而在於司法途徑能不能公平的解決問題。司法途徑往往不能公平解決的問題,人民調解往往也不能。於是,找關係的找關係,沒有關係,只好忍氣吞聲,或者去上訪。
從這個意義上看來,信訪方面的法律法規本身,與其他法律,及法律本身,非但不構成相輔相成的關係,反而構成為一種內在的矛盾。
上訪的多了,就設立了信訪部門。可是信訪部門,都做些什麼呢?在實踐中,對於信訪部門來說,職責是什麼?必須承認的是,遼中縣地信訪局局長潘作良那樣的人,樂於助人、與人為善,實實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信訪部門,是很少的,要不也不會作為先進典型來讓信訪部門的同志們共同學習。
地方信訪局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很多問題,是超出地方信訪局與地方政府設定的相關責任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的。很多問題,要去解決,就要得罪不該被得罪的個人和利益群體。與其得罪不該被得罪的個人和利益群體,不如站在不該被得罪的個人和利益群體的一邊,將上訪者透過上訪途徑所產生的影響力,透過幫助人家解決實際問題以外的辦法,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尤其是不讓那些要上訪的上訪戶不去越級上訪。
這樣一種解決問題的有限的能力,就產生了地方政府和地方信訪局所必須要去做的另一部分事情——控訪。
控訪是怎麼回事?就是對於那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所涉及到的那些老的新的上訪戶,採取有效手段,不讓他們越級上訪。
控訪這個概念,如何定義?“將上訪者透過上訪途徑所產生的影響力,透過幫助人家解決實際問題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