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耗盡了他的全部生命。
在文章中,他曾經這樣說道:
";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這可以算作是他留給親人和我們的遺言。
從那遺言中,我發現他的內心是那樣的冷酷。他甚至完全否認了文字的意義,他甚至拒絕承認人與人之間愛與信賴的存在。那絕望的斷言來自於數十年人生經歷的深切感受。
我感受到那種悲痛的存在,同時我深深的知道他所面對過的真相與事實。
我常常想:對於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的反面思考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觀察並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世界和社會的真相。
魯迅只是容不下對他的歪曲和誹謗;但容得下對他的批評意見和調侃。其實魯迅的文章對於革命的影響力很有限的;如果魯迅的文章對於毛澤東當年的革命有很大的幫助的話;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恐怕在上世紀20年代就給連人帶文的徹底消滅了。
這是作為文字作者;尤其是優秀的文字作者的最大悲哀!
我常常想,魯迅的權威很大一部分是毛澤東的炒作成果。不管是作為人物形象還是作為他那些文字的作者本身,他都有助於當年的人們樹立起政治運動的旗幟。我也常常想到,他生在那個時代本身就是一種幸運,那是一個醜惡勢力被社會精英人士深切痛恨並仇視的時代,那也是一個很多社會精英都還沒有泯滅良知、理想與行動勇氣的時代。魯迅可謂應運而生。如果在今天,有權的使權,有錢的使錢,有辦法的使辦法,有膽子的使膽子,各為其私利,懷夾著奴性鑽營攀升,我們的魯迅先生能夠使的是什麼呢?他肯定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憤青,但既得不到官僚化的學院派們的肯定,也得不到商業化的文化市場的肯定,還說不定只能來社群湊湊熱鬧,而且肯定要給刪掉不少帖子。
我常常想:如果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能夠真正胸懷寬廣博大性情隨和容讓的為人為文,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將遠遠不止於此!我看過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和小說,我知道他有著不容置疑的文學才華。但是與西方那些偉大的文藝家相比,差距是很明顯的。從民族尊嚴上來說,我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從藝術良知上來說,我們必須要承認。
我常常想:其實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不過是一個偏激的偏執狂和一個不可救藥的抑鬱症患者。他總是不停的吸菸,不聽勸告的敗壞著自己的身體。
但是我深深的理解他。
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他原本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他沒有,他幾乎放棄了文學性和敘事性的寫作。他專注於那些煎熬他內心的雜文,他不能不這樣,因為他是這樣的偏激。他的眼裡容不得沙子。
他不斷的寫作。他為了他的憤怒而寫,為了他的仇恨而寫,為了他的恐懼而寫。他憎恨現實,他挑戰醜惡,他絕望無比,他仍然堅持。
在世界上,在歷史上,在現在,在未來,魯迅也不是一個。他們代表了一個不願意沉默的階層。
雖然他們永遠是少數派,是鬥士,是批判者。
雖然就是毛澤東的時代也容不下他們。抬棺的胡風和蕭軍,在毛澤東掌握政權的時代中所遭遇的是嚴厲而無情的整治。
雖然他們,仍然為所欲為。
但魯迅們,在抗爭。
他們不願意沉默。他們也沒有沉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向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薩特致敬!
向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薩特致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文化界。中國文化界甚至有了諾貝爾情結,有了還沒有國內作家和詩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的酸葡萄心理和遺憾的感嘆,有了恨鐵不成鋼的抱憾,有了願望美夢成真的美好願望與殷切期盼。更有甚者,甚至荒唐的說道:“得不得這個獎,已經不是文學的問題、個人的問題了,它關乎民族的尊嚴和榮譽。”
據《亡友魯迅印象記》一書所述,魯迅曾經對許壽裳說:“瑞典人S託人來徵詢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