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一趟又一趟地往返於兩國之間,決計不達目的不罷休。
虹橋書吧BOOK。
第19節:第六章(2)
李妃明白:即令沒有與突厥的聯姻,無論按陛下的雄心或是個性,也無論是按大周 的律令,陛下即令再怎麼寵愛自己,為了實現他最終的雄圖大業,他寧可另擇別國公主, 也決不會冊定出身罪俘之女的自己為大周皇后的。
李妃因此暗暗發誓:一定要為自己的兒子魯王宇文贇爭得太子的位置! 只要魯王能被冊為太子,即使自己不能被冊為皇后,有朝一日兒子承了大位,母以 子貴,自己理所當然地會被冊為皇太后的。
李妃私下斟酌:陛下其他幾個兒子多在幼年,魯王是陛下的長子,除了生母出身南 朝罪俘之後這個忌諱之外,魯王應該是最有希望被立為太子的。
眼下,她能做的就是先為魯王選一個孃家勢力較強的王妃。當提出欲聘楊麗華為 魯王妃時,她看出陛下有些動心。透過這點,她有些預感:陛下對立魯王為儲應該是有幾分 打算的。
她想,魯王只要能聘定頗有眾勢之威的楊家之女為王妃,無疑等於為他有一天被冊 定太子增加了一大幫極有實力的後援。
李妃得知,在大周立儲之事上,大周諸王和朝中幾幫文武大臣爭執得甚是激烈。有 人私下認為:陛下的帝位是陛下的兩個兄長按嫡庶長幼之序所傳,因而陛下的子嗣如果尚在幼 年或是才德稟質不堪大任時,儲君就應當仍舊冊立兄弟諸王。更多的朝臣認為:陛下正當壯年 ,為了朝廷和國家的安寧,理當立子嗣為儲。
如今,滿朝文武眾臣和皇室諸王乃至後宮嬪姬們,私下都在蠢蠢欲動,哪個都希望 未來的儲君是與各自利害相關的人。
李妃至今不敢斷定陛下最終會立誰為儲。
自誅除奸相、陛下親政以來,李妃漸漸開始發覺:很多朝廷上的事,陛下眼下已不 大肯和她談及了。今非昔比,為人機敏聰慧的李妃自然也懂得“避嫌”二字。
不過,她倒是從獨孤氏那裡得知了不少朝廷內情:比如自陛下親政以來,朝廷大臣 中又分為三黨。以齊王、王軌和宇文孝伯為首一黨;以楊堅、竇熾和趙王為首一黨。兩幫朝 臣在朝事之議上常常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還有,以尉遲迥為首的尉遲家族自成一黨,可是 尉遲家族中因各自與兩幫的姻親聯結,也各有親疏遠近。在一般的朝國之事上,尉遲家族和兩 幫都過得去。逢有大事時,有時會裝聾作啞或是坐山觀虎,有時也不乏來點煽風助火或是擂 鼓助陣。
李妃預料到:因利害關係,齊王一黨一定會拼命反對魯王與楊家聯姻的。但他們會 以什麼理由反對,最終能否阻止得了這門親事,她卻無法預料。
李妃端起茶盞輕啜了兩口,放下茶盞望著獨孤氏說:“妹妹,當年明帝在世時,和 陛下的兄弟情分原比別人就格外親近。獨孤皇后當年拿我和你這個親妹妹一樣的對待。你們 家麗華不僅眉眼五官生得最像她大姨媽獨孤皇后,就連性情也一樣溫柔賢淑。我實在喜歡那 孩子,又端莊又知禮的。這門親事若能促成,也算了卻我平生最大一樁心事了。” 迦羅提起青玉小壺為李妃的盞中續了水說:“姐姐,我孃家姐妹雖多,也只 有大姐和我是一母所生。別的姐妹平素其實也並不常來往的。你比我年長几歲,自大姐去後 ,我其實就只有你這麼一個知心知意的姐姐了。所以,平素有什麼喜歡或是煩惱,總想找你 訴說一番。如今魯王和麗華這兩個孩子若真有這個緣分的話,不只是姐姐開心,其實更是妹妹 我的大福分。魯王那孩子我也是打小看著長大的,是個知情重義的孩子。若能成了這門親事 ,妹妹以後也能名正言順地常來宮中走走坐坐,常和姐姐說說心裡話了。” 李妃道:“我和妹妹的心事一樣。妹妹知道,我在宮中雖和姐妹們還算和睦,卻是 從不敢隨便說話的。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只有見了妹妹才敢訴上一訴……” 這時,兩人見張宮監趨步走進殿來,稟報說陛下已經下朝。
這位張宮監是李妃宮中的心腹。因陛下現在每天下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來紫雲 殿看一看小公主,而兩家的親事眼下尚未說定,獨孤氏出入紫雲殿過於頻繁只能引起陛下 的多心。獨孤氏知道張宮監這是有意先通知自己一聲是否該回避一下?雖說姐妹二人還有許 多話未說,然因避嫌之故,獨孤氏也只得匆匆告辭,從北掖旁門徑直出宮去了。
虹橋書吧。
第20節:第六章(3)
武帝來到掖庭宮小花園時,小公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