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幕友(第2/3 頁)
發之氣,誰料聽見這老道士這一席話,竟忽然怔忪了起來。不知道他被這老道士一忽悠想起了什麼傷心事,滿面俱都是悲苦之色,看他的眼神也有些渙散,竟似不知道陷入什麼迷障裡面去了。
林如海雖然命下人們擋在前面,但代鈺人小個子矮,還是從人縫兒裡看到了這一幕。她見那老丈年紀已經不輕,原本也是為了街坊鄰居、甚至是她們一家異鄉客出頭喝止這老道士的,現在忽然弄成了這樣,她心中很是為他抱不平。
再說了,那老道士說那一席話,雖然聽上去飽含禪機、很是高大上的樣子,其實稍微一想便覺得實在太過悲觀無力了些。
代鈺生平最煩這種不努力爭取還自我安慰說什麼天命如此的調調,合著生活本來就夠苦逼了,還不許大家苦中作樂、靠自己的努力追求點兒幸福的生活了麼?
簡直不能忍。
故此,她當即推開了春纖和王嬤嬤,上前了兩步,大聲道:“道長說的不對。好便是好、了便是了,又有聖人云‘人定勝天’,可見若是想要好,便是了了也能好。”
此言一出,眾皆譁然。
待看清楚說這話的不過是個四五歲的小童,眾人更是驚歎起來。
雖然大家皆不過是山野村夫、並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顯然,代鈺這話聽著比方才那老道士的順耳多了,他們喜歡。
此間鄉風淳樸,眾百姓們也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故此很快便有人拍手讚道:“女公子說得好,就是這麼個理兒。”
一個人起了頭,眾人便也紛紛點頭稱是,亂哄哄地讚揚起來。現場哪裡還有半分剛聽了那老道士的唱詞兒和解釋的淒涼在,甚至都有人起鬨嘲笑其那老道士來。
那老道士先前聽得代鈺那番話,面色已經大變,此刻見到眾人竟然是如此反應,看著代鈺的目光便愈發驚愕。
他又見到不遠處似乎有人提著爛菜葉子圍過來,不由得有些慌神,竟連反駁都沒顧上,只喃喃道“哪裡來的煞星,竟能破得了老夫此局,怪哉,怪哉”,然後便一溜煙兒地跑走了。
他雖然看起來年紀老邁、腿腳不便,但跑起來卻又跑得飛快,眨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只是他跑得到底是忒急了些,連鞋子都跑掉了也沒顧上撿,哪裡還顧得上再度化世人。
那布衣老丈原本痴痴迷迷、眼看著就要被這老道士一番話忽悠得心動、看破了紅塵的,誰料忽然聽得了代鈺這一番話,真個兒如同當頭棒喝,立刻便醒悟了過來。
想到方才的心境,他不由得出了一頭冷汗。他本就是有些宿慧的人,若是再順著那老道士的話頭兒說上兩句,說不好,此刻都已經隨著那老道出家去了。若真是如此,他那可憐的老妻又要如何度日,他那苦命的女兒又要如何尋到?
由此可見,方才真是“命懸一線”啊。
這小姑娘一番話,簡直是救了他們全家。
他想到這裡,立刻雙手作揖,朝著代鈺施禮道:“女公子方才真乃一語驚醒夢中人,小老兒在此多謝了。”
代鈺見他如此,愈發覺得此人十分正派知禮,一面口稱“不敢”,一面側身避開了他的禮。
此時林如海早上前同他見禮,兩人順勢寒暄起來。
原來這老丈姓甄,單名一個費字,原籍乃是姑蘇人士,本也是個鄉宦,因家中出了事,故此來大如州投奔岳丈封員外。
方才就是那老道士一番話,讓他想起姑蘇城中的傷心事,竟險些拋家歸隱。現下想起來他實在後怕,由此也愈發感激代鈺,又見林如海風姿超逸、心中仰慕不已,便再三邀請林家一家到他家小坐飲茶、休憩一番,以作感謝。
林如海聽得這甄費也是姑蘇人士,竟是自家同鄉,且言談舉止溫文有禮、似乎也是個飽讀詩書之人,加上他方才的那場“見義勇為”,不由得便又對他增添了幾分好感。
此時見到他誠心相邀,加上時間也的確不早,便欣然同意,帶著賈敏、代鈺和默玉母子三人並幾個家人一路,到封家歇腳。
到了封家之後,甄費又喚了老妻封氏出來見禮。
這封氏年屆四旬,卻也情性賢淑,深明禮義,聽得自家老爺險些當街出家、幸而被林家小姑娘一席話驚醒之後,封氏一陣後怕,繼而對代鈺一家感激涕零。只是再三道謝之後,她看著代鈺在旁,竟不知道怎地忽然掉下淚來。
林如海和賈敏不解,甄費卻嘆息了一聲道:“此事說來話長,拙荊想是看著貴女公子,想起了自家苦命的小女來了。”
林如海和賈敏大感驚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