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4/4 頁)
亮覺得面對著川省的老少爺們,他有責任更有義務為川軍正名。
告訴世人,川軍在國家危難之際,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都幹了些什麼。
有些事情,不說,真的是沒有人知道。
川軍第22集團軍進入到晉省後的情況,同劉湘原先預想的‘必待川軍全部集中才參加作戰’方案完全不同。
王亮喜歡透過分析現實情況來還原歷史:“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川軍北上所搭乘的同蒲路火車是窄軌,所以其裝載兵員的情況比原本設想的要差的多。”
原本的一趟列車至少可以裝載一個團以上的兵力。
而使用的是窄軌火車,所以運輸能力大不如以前。
一個團的兵力必須要分兩趟列車來載運。
所以部隊剛一進入戰場,就被零星分割為以營為單位參與作戰了。
仗打得激烈,日軍揚言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來時洶洶,一通猛撲,導致多地戰事吃緊。
這也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往上補充兵力。
川軍就這樣被分割逐次使用。
王亮想說,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在描繪川軍方面都是不實的。
拉上去,死一批。
再拉上去,又死一批。
一批接著一批。
有的甚至連日本鬼子的面還都沒有見著,槍都沒摟一下火,就葬身於炮火之中了。
王亮越說情緒越激動:“當時出川倉促,川軍的各軍、師、旅連作戰地區的軍用地圖也沒有一張,通訊器材更是極度缺乏。打仗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家家呢?敵人從哪來的?敵人部隊的番號是什麼?兵力又有多少?裝備?有沒有配合作戰的部隊?指揮官是誰?一切的一切,都不清楚。這仗,怎麼打?”
多少條人命啊。
就被常凱申這等政治家給無情地拋棄了。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川軍只能硬著頭皮去幹。
指揮官有時候甚至連自己所屬部隊的位置和行動也不明白。
加上川軍武器裝備與日軍相差實在太大,因此戰場形勢一片混亂。
“現在的抗日劇,看著爽,其實全都是瞎扯淡。”王亮道。
王亮真的想讓一些傻子們醒醒。
日本鬼子如果真的是那麼蠢,抗日戰爭還能打八年?
王亮道:“我打過日本鬼子,我告訴你們日本鬼子有多厲害。他們有戰術級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