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4/4 頁)
兩千零三年的安仁鎮,名不見經傳。
安仁鎮有儲存較完好的川西風格的明清古典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邑劉氏地主莊園也位於此。
雖然有人到安仁鎮參觀,主要就是去劉氏地主的莊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往來的人並不不多,是個冷清的小鎮。
但隨著樊建國博物館聚落的入駐,安仁鎮的旅遊文化發生了質的變化。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特色鎮’的概念,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
湘西鳳凰、雲南麗江等具有特色的魅力小鎮如同雨後春筍般萌芽發展。
安仁鎮也開始了屬於她的量變。
樊建川賣掉了自己的辦公樓、商鋪、加油站,把錢整個投到了博物館。
把前期的手續辦完,開工的時候已經是二零零四年的十一月份了。
在這個時候,樊建國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
明年,也就是兩千零五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值得紀念的一年,所以博物館必須在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開館!
王亮道:“在九個月的時間裡,要建造五個博物館,這在建築行業里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修出這麼龐大的博物館。”
王亮記得,當時壓根就沒有人相信樊建國能夠做到。
從專家都市領導,短短九個月的時間能夠把房子修好都不錯了,別說藏品陳列至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
但是樊建國,這個血液裡融著軍魂的老兵,再一次較上了勁兒。
他放出了狠話:“紐約的大都會、巴黎的盧浮宮,都是躺著的。我要做的新中國六十年博物館是豎起來的,像劍一樣,把天都捅破!“
施工的時候,每個場館的工地上都豎立著一張醒目倒計時牌。
從打樁修房子,到陳列、布展、燈光、安防,都是樊建國和工人從白天到黑夜一路拼出來的。
他每天就睡在工地上,累了就在靠在建材上眯一會,最多不超過兩個小時。
天天在建築工地上轉悠。
這邊裝電梯,那邊裝玻璃。
往往是頂還沒有封,就已經開始佈置展櫃了。
這就是扛過槍的軍人,這就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