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信使(第1/3 頁)
開宏元年,陝西與山西交界處的龍門渡口。
戰爭的結束,使得這個古渡口,再一次興盛起來。
長長的商隊,包括糧車隊、鹽車隊、駝隊都被堵在渡口這。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即為原始的一幕——車隊和馬隊上插各鏢局的鏢旗和各字號的號旗迎著風獵獵作響,和著那些騾子大馬等牲口的嘶鳴,為這古渡口平添了一份蕭索之氣。與之相伴的是一長隊從陝西返回山西的難民,他們扶老攜幼,被堵在另一個通道處。山西的戰事結束之後,這些一直躲在陝西的百姓紛紛開始返鄉。
相比於數量眾多的商隊,難民,這古渡口的船就那麼幾條,大家都在那裡排著隊,都試圖往前擠著。
一個留著小鬍鬚的渡口老大向商隊大聲喊道:
“糧貨一車二十文,鹽貨五十文,茶貨五十文,排好隊,別擠!別擠!”
另一個年輕壯實的船老大則向災民聲嘶力竭地吼道:
“別擠!別擠!男人5文,女人孩子兩人五文!一個三文,快交錢,交了錢就上船過去!”
商隊通道處一個掌櫃模樣的男人策著馬往前擠了擠喊道:
“木爺,怎麼又漲了,糧貨前天還是五文,怎麼這麼快就變成二十文了?”
那個碼頭老大朝他翻了翻白眼,然後在嘴裡嚷嚷道。
“沒見識的主,現在山西地界上剛剛平靜,到處都是生意,遍地都是銀子,你們這些人,到那裡做生意還在乎這麼一點散碎銀子,再說了,你瞧瞧這多少人多少貨?不漲價?現在不漲價什麼時候漲價?”
生意人,雪中送炭的幾乎沒有,趁火打劫的一個賽過一個。他這麼一說,那商隊的掌櫃也只是乾巴巴的笑了下。然後拿出銀子來。
“得嘞!木老大有了吩咐,咱不還是聽著?就按您說的價,不過我們啥時候才能上船?”
“等等,等等,急個啥?”
正說著,那邊返鄉的那些難民裡有個老太太,從垃圾布片似的衣裳裡摸出珍藏的幾枚制錢,正猶豫著,後面的災民突然一哄而上,渡口頓時亂作一團。
那個碼頭上的夥計,雖壯實可也差點頂不住,瞧著眼前這亂蓬蓬的模樣,趕緊揚起鞭子一氣亂抽。
“不準頂!不準擠!都給我站好!否則誰他嗎也別想過去。”
渡口前的一家過路野店內,一名老乞丐細眯著失神的眼睛怔怔地望著這一切,突然嘎嘎唱道:“山丹丹那個……”
旁邊的老闆娘被嚇了一大跳,不過她沒有喝罵老乞丐,反而憐憫地看了他一眼,接著也向這亂成一團的渡口望去。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只見一個四海通訊局的信使,他的背後插著局旗,從這渡口野店門前飛馬而過,不但人馬皆疲,且上下盡溼;更讓人驚訝的是,那信使在拐向這邊官道的時候,突然連人帶馬一頭栽了下去。
眾人瞧見這一幕,頓時“轟”的一聲響,齊喊:
“怎麼了?怎麼了?”
老乞丐也停了唱,伸頭望去。
兩個手腳快的鹽車把式衝了過去,把信使從馬下拉出扶到了野店裡。老闆娘也不猶豫,趕緊將一瓢水熟練地灌進了信使的嘴裡。
這麼多年在這裡,這種事情倒也是常見。無非就是趕路趕脫了力。喝上幾口水,再歇上一些就能恢復個差不多了。
這個信使已年過三十,一副幹練的樣子,但辮子已經剪掉了,半月頭在那裡著飛散,鬍子拉碴,唇邊一溜大泡,整個人顯得很是憔悴,一瓢水灌下後,他悠悠醒轉過來後,先是看了一眼周圍然後,立刻驚聲喊道。
“這是哪裡?我的信袋呢?”
那位扶他過來的鹽車把式將信袋拿了過來,瞄了一眼然後念道:
“信寄山西太原府趙子玉收啟,十萬火急,限三日到。信資兩百文,快跑費白銀一百兩。”
“一百兩白銀!”
在這過路也店裡圍觀的眾人又一次“轟”的一聲響,接著亂紛紛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這些人走南闖北這麼多年,可從來沒見過,一百兩的快跑費!100兩!別的不說,買地都夠買十畝。
看著這價錢,那鹽車把式頓時明白這信使為啥這麼在意了,於是便將信袋交給了信使,並且說道。
“這位大哥,怎麼急成這個樣,瞧,你的馬都累死了!”
那累虛脫了的信使顫著手接過信,起身就想走,可身子哪裡聽使喚,一站起來就“哎呀”一聲又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