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後膛炮(第2/2 頁)
心有所動,不顧天空正下著雨,便直接走出了大門,雨勢逐漸加大,雨點不斷落在他寬闊的肩膀上,他挺起雙肩,豎直頸背,無視於即將兇猛而來的雷雨。
雨滴打在小氣輪舷窗的玻璃上,發出噼啪的微響,留下一個橢圓的水痕。不等這個水痕散開去,又有一個橢圓疊上來。漸漸地,玻璃上便有一道道的水痕滑下去……o
在來到兵工廠後,朱宜鋒並沒有耽誤,直接去見了徐樹珊。而對漢督的突然造訪,徐樹珊顯得有些意外,但在片刻的驚訝之後,他則開口說道。
“漢督,您來的正好,臣正準備等雨停了,派人去府中報告,後膛炮,我們已經制造出來了!試射的效果很好!”
“什麼?已經制造出來了?在那,我們現就過去看看!”
不做任何逗留,朱宜鋒便頂著雨,來到了鑄鐵車間旁邊存放大炮的倉庫。一進倉庫,在上百門舊式的前裝火炮中,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後裝炮,兩門大小不一的後膛炮,並列排放著。
“就是這個?”
朱宜鋒地蹲到大炮旁,順手用手摸了摸炮尾的炮栓,沾了一手黏糊糊的黃油。
使用鍛鐵製成的炮管表面呈現青黑色,因為是鍛鐵的炮身,和青銅和鑄鐵炮身的質感根本不一樣,一看之下與其說是一門炮,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把利刃。
“漢督,鍛鐵車軸是最好的制炮原料,其材質堅硬接近鋼,這意味著它的炮管可以更薄更輕,因為我們有大小兩種車軸也就是蒸汽機車和客貨車軸的關係,所以我們製造了兩種口徑不同的火炮。這邊的為重型火炮,口徑為105公厘,它可以將12.5公斤的炮彈發射至5.3公里之外,雖說其炮彈重量接近28磅,但其重量僅為1213公斤,相比之下12磅拿破崙炮全重為1109公斤,但其炮彈重卻兩倍多於其,射程精度皆非其所能敵,其可以用作為攻之重炮。雖然至於旁邊的這一門,則使用較細的小型車軸製成,所以口徑較小,口徑為88毫米,其炮彈重量為7.25公斤,射程可達6公里之遠,而它的重量僅只有448公斤,相比於前者,它更易挽拉,炮輕自然也就更適合部隊之用,臣還準備採用縮短身管,以進一步減輕重量,以臣的估計,如果使用較短的18倍口徑身管,雖說其射程可能下降至5.5公里,但其重量應該能控制在380公斤左右……兩者結構相似,閉鎖機構均為漢督發明的立式炮閂,開閉迅速,瞄準裝置則借鑑拿破崙炮,由表尺、準星等構成,炮架為拿破崙式,分前加後架,後架裝有轅杆,可用騾馬挽拉,車輪用6段木料鑲成,以銅製輪夾鑲配,炮彈皆為鑄鐵製成,使用金屬彈殼發彈,彈尾嵌有鉛環……”
徐樹珊掩飾不注臉上的得意之色,在過去的半個月裡,他一面研究金屬彈殼,一面研製這兩門火炮。一開始認為最困難的彈殼,反倒相對更為簡單的一些,憑著朱宜鋒紛制的幾張草圖,本身就是機械工程師的他便對製造銅元壓力機進行了修改,製造了新的模具,就可按步驟生產,雖說其中有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至少已經制造出了金屬彈殼,接下來只需要逐步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就行了。
而真正的難題卻是後裝炮的研製,尤其是炮閂的內部結構,一開始徐樹珊以為既然已經有了簡單的圖樣之後,應該很輕易的便製造出來,但實際上那份草圖只是給出了閉鎖炮膛。至於怎麼擊發底火、怎麼抽出藥筒,都沒有給出答案。而這正是徐樹珊需要解決的。
“這是我們製造的後裝炮?”
看著這兩門大小不一、口徑不同的後裝火炮,朱宜鋒邊說,邊從炮口看黑黝黝的炮膛內部。
“能把炮尾的栓門開啟來給我看一看嗎?”
朱宜鋒抬頭問道,。
徐樹珊親自走到炮尾,一把握住炮栓上的拉桿,“咔嚓”拉開了炮栓。瞬間,光線穿過炮膛,把炮膛內部整齊劃一,間隔分明,彎曲的如同藝術創作一般的膛線,呈現給朱宜鋒的面前,膛線極為的整齊,彈膛光潔非常。
“無論是105公厘火炮,亦或是88公厘火炮,皆是48根膛線,每根膛線都是用美國製造專用膛線機拉制!”
“好了,我知道了!”
擺擺手止住徐樹珊的話,朱宜鋒神情興奮的說道。
“現在我們就去打幾發試試。”
“可是,現在正下著雨……”
不等徐樹珊說完,朱宜鋒便立即說道。
“下雨?難不成下雨咱們就不打仗了嗎?這下雨了,不是正好試驗嗎?”(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