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進退兩難(第2/3 頁)
入的湖廣官場的門路了,他只好命令隊伍就地安營紮寨,就此停下來,自己整日躲在帳中不出來,藉口養病,其是他是無法給兵勇們交待,把這些人從貴州帶了出來,非但不能給他們一個前程,甚至就連兵餉也發不出來,胡林翼自然覺得的很是愧疚。
現在,如何是好?
幾乎第一天,胡林翼都在思索這個問題,在隊停下來之後,一天、兩天……兵勇們慢慢的也覺察到了異樣,而胡林翼本人更似百爪撓心一般。
整整個七天過去了。
在過去的七天之中,壞訊息不斷的傳來,襄陽陷落、隕陽陷落,現在湖北除了荊州、施南宜晶之外之外,幾乎悉數陷於賊手,湖北的局勢如此惡劣遠超過他們的想象,而賊逆的兵勢之強亦超出人們的意料。
面對不斷傳來的訊息,這些從貴州遠道而來的兵勇們無不是神情惶然的瞧著大人的營帳,現在如何是好?大人可是說過,到了襄陽便會補齊他們的軍餉,現在,襄陽陷了,他們該何去何從?他們問誰要軍餉去?
在過去的七天中,胡林翼一直未離開營帳一步,這天,他終於走了出來,眾人的眼前猛然一亮個個眼巴巴的望著他,只見他面色蒼白,步履蹣跚,多日不見陽光的他整個人顯得病怏怏的,眾人的眼光緊緊的跟隨著他,胡林翼先是舒展了一下筋骨,而後說道。
“劉毅呢?”
胡林翼的手有些顫抖,他從懷中取出了一封信,遞給劉毅說道。
“你快馬趕往長沙,將這封信交給湖南巡撫駱秉章駱大人和幫辦團練大臣曾國藩曾大人!”
劉毅接過信,問道。
“大人,那麼我們何時離開此地?”
劉毅很機靈,他不問去哪,只問何時離開,這樣一拐彎,胡林翼聽起來就順耳多了,他揮揮手說道。
“這你就不必問了,快些去吧!”
苦思冥想七天的胡林翼心知這是最後的選擇了,在劉毅應聲離開後,他看著春走得遠了,才慢慢的回到帳中,坐在椅子上的他,試圖理清自己的思緒,他在營帳中考慮了七天,最終還是決定向老友曾國藩求救,他和曾國藩是湖南同鄉,當年在京城時,兩人在翰林院中共事一年,彼此交待很是親近,他在貴州時,曾國藩與他更是有多次書信來往。
深其才的胡林翼自然知道,丁憂在家的曾國藩被皇上封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練了一支勇練大團,現在正於嶽州防備逆賊。這會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讓曾國藩看在故交的情份上,向皇上請示一下,拉自己一把。
在劉毅走後,胡林翼整個人便立即陷入焦急的等待之中。當初入湖北的胡林翼身處焦慮之中時候,遠在數百里外的武昌,前線傳來的戰報,卻讓整個大都督府中置身於一派歡聲之中,甚至就連同這武昌城內的氣氛也與過去稍有不同。
“一個斥候隊,便奪了鄖陽,這滿清當真是要完了!”
人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生些許改變,或許,作為秀才張靖濤曾一度視義軍為“賊寇”,但在另一方面,逃出太平軍後衣食無著的他,卻又不得受義軍的施粥之恩,現如今,從大都督貼出的邸報上,看到短短十數日功夫,這義軍居然連下兩府之地,他又如何能不感嘆。而更讓其感嘆的恐怕還是官府的無能——且不說湖廣總督所率的萬餘官軍、練勇一日即便,便是鄖陽也被十數人徒手而下,豈能不讓人感嘆。
“張秀才有所不懂,以小老兒看來,這全是因為清人氣數將盡……”
一旁打卦算命的孫瞎子反倒是說起了氣數來,這氣數往往最飄渺不定,但卻最能說服他人,儘管明知道這孫瞎子是假瞎,知其算命不過只是餬口飯食,但他的這句“氣數將盡”,卻仍然讓張靖濤的心底掀起了千重浪來。
難道,這清廷的氣數當真到頭了嗎?
對於終日只為衣食而憂的張靖濤為這滿清的氣數感嘆時,在武昌的瀰漫著惡臭的大牢內,一位髮辮披散的中年人,聽著獄卒的談話聲,那眉頭皺的更緊了。
“只待奪了宜昌、施南、荊州三地,到時候這湖北,便盡為咱們大漢義軍所奪了!”
湖北諸府盡數陷賊!
中年人那顯得有些憔悴的面上這會全是憂慮,若是如此,那朝廷又該如何?
心有所憂,他來回的踱著步子,藉著些許光亮,他可以清楚的看到,現如今這獄中諸人是越來越少了,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曾經的身陷同一個牢獄中的友人大都紛紛離開——面對牢獄之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最終他們選擇了妥協,向那些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