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公債(第1/3 頁)
(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援!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援,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為何要修鐵路?
修鐵路的理由很多,火車龐大的運力、火車日行千里的便利,如此種種,或許除了朱宜鋒與習之墨之外,議事堂中的眾人都未曾坐過火車,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知道這些便捷之處,但是他們卻同樣也明白,現在不是修鐵路的時間。
修鐵路需要用鐵!
更需要用銀子!
而這都是現在督府所無法提供的,鐵廠未建、存銀不足。
或許陳端提出的開鑄銅元,為督府緩解了財力上的不足,但一條兩千餘里的鐵路所需的又豈止千萬?
錢從那裡來?這個問題還未解決,大都督的問題又讓議事堂內的紛亂為之一靜。
為何要修鐵路?
“回大都督,大都督所憂是一但粵匪奪以京城,屆時局勢崩亂,江航屏斷。若通粵漢之間有鐵路相通,督府自此將再無江航之因,同時亦有調兵之便!只有如此,將來才能同粵匪奪以天下!”
駱秉章解釋很直接,同樣也在道出了一個事實——督府需要這條鐵路。之所以需要這條鐵路是因為這天下的形式,在駱秉章的話聲落下之後,這議事堂內頓時變得靜悄悄,現在兵圍京城的粵匪使得這天下局勢大變,將來督府何去何從?
如何敗以粵匪,這都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儒齋所言極是!”
朱宜鋒點點頭,這正是他要修這條鐵路的另一個原因——為了同太平軍奪天下!
“有了這條鐵路,兩廣將與兩湖擰成一股繩,粵漢之間物資人員調動自可朝發夕至,聯成一體,屆時縱是太平軍來犯,我等亦可以鐵路為動脈,調動人員、軍隊從容禦敵……”
對於這個時代的國人而言,鐵路的優點是他們所法理解的,但在對於朱宜鋒來說,他卻知道在鐵路發明之後的百年之中,鐵路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它並不是簡單的“路”,而是一國的動脈,縱觀其後百年的世界強國,無不是鐵路強國,鐵路將其國土聯成一體,19世紀各國工業產值,有哪一項產業比鐵路重要?
沒有。
鐵路的重要性,是它在經濟起飛時期,所扮演的火車頭角色,透過運送原料、產品、人員的功能,對全國的工業產生重分配的效果。鐵路同時還能夠帶動鋼鐵的生產,19世紀美國的鋼鐵工業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相當於各強國總和,正得益於其興盛的鐵路築建。
不過這一切對於朱宜鋒而言,還是太過遙遠了,現在他需要考慮的只是眼前,眼下,他需要這條鐵路,需要這條鐵路將廣東與兩湖連成一體,只有如此,他才能夠在將來同太平軍爭取天下,以三省之力奪以中國。
“當然,修建這條鐵路耗時將不下數年、耗資將不下數千萬,而在這數年之內,本督於之南京恐怕只能行以韜光養晦之策,待到鐵路築通之時,便是我等力挽狂瀾之日!”
什麼是穿越者最大的優勢?
那就是對歷史、對未來的掌握,或許,現在歷史已經發生改變。但朱宜鋒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未來的掌握,他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樣也明白未來需要什麼,這也是他自信之源,即便是在未來幾年,太平軍奪得了天下,又能如何?依其治國之道,未來仍然在自己的手中,如此又有何懼?
“粵漢鐵路於我督府而言確實重要,可……這築路之銀錢從那裡來?”
張亮基有些緊張地問道,做為左參軍的他分管著戶部,最終這銀子還要他去籌辦。現在督府別出拿出千萬兩銀子,縱是百萬兩也拿不出來。
“銀子。”
駱秉章也以關切的口吻說道。
“大都督,這築路必先解決銀子,若無銀錢,或者說,若是粵漢築路為鄭國渠一般,非但不能強我,反倒會疲我之力。”
鄭國渠最初是為“疲秦”,可最終也正是鄭國渠“強秦”,同樣的道理,就像那大運河一般,亡隋朝,卻興了唐朝,這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事情,畢竟這可是兩千多里鐵路。
“嗯,銀子,確實重要……”
朱宜鋒整整膝上的發亮緞袍,此時他的身上穿著一襲黑色漢式圓領袍,或許他主張西化,但是並不意味著拋棄傳統,不過對於立場決定一切,作為漢人,他必須要選擇漢人的衣裳,當然這也可以令國人有所適應,正如同在剪辮子、剃髮的同時,又不反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