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名義(第2/3 頁)
,他那裡是在說什麼“建章立制”,分明是在告訴漢督,現在是時候三分天下了。
現在他最基本的意思卻表達得非常清楚。那就是,過去之所以“裝孫子”,是因為實力不濟,現在可與過去不同了,漢軍實力之強,遠超世人想象,就連那洋夷也不是漢軍的對手。
過去的稱臣是“韜光養晦”,但是現在不行了,你朱宜鋒也是有兒子的人了。你將來必然會建立一個新朝代,你的兒子必定是將來的皇帝,不能再像現在這樣,只存著眼前的利益了,當然,一句話,現在不能再稱臣!
那怕就是那聽封不聽調的臣,也不能再稱了。即便是他漢督想稱臣,這天下士民也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即然如此,那便順應天時,稱王稱帝吧!
“左參軍,眼下還未至正月。”
沒等朱宜鋒想起來該如何回答張亮基的話,一旁的胡林翼便笑著提醒道。而他的心裡卻是泛起一陣五味來,這話怎麼能讓他張亮基搶了先!
“是啊,張相。如此大的事情,怎麼可能三兩句話就定下來!”
儘管平素與張亮基可謂是亦步亦趨的,現在也了笑呵呵地說道。
至於駱秉章更是於一旁說道。
“確實,如此重要之事,斷不可貿然從事,以臣之見,此事雖是迫在眉睫,可亦不能操之過急!”
有駱秉章這位重量級的人物,其餘在場眾文武,也覺得他今天的提議有點兒不合時宜。紛紛開口附和。
“臣以為,此事不急在一時!”
“廣積糧,緩稱王,此乃高祖皇帝所納之國策,亦是主公所用之策。張相,實在是操之過急了些!”
眾人的反對並未讓張亮基心惱,他只是微微一笑,再次鞠躬道。
“主公,臣方才所言,句句肺腑,請主公三思!”
“石卿,你的心思,本督焉能不知……”
沉吟片刻,朱宜鋒看著眾人微微一道。
“今日為本督之事,諸位一直於此守候,各位心情焉能不知,本督代犬子逢海謝諸位叔伯看護之心!”
就在幾分鐘前,他還為兒子的姓名擔心,但是現在面對張亮基的話,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解決,這“認祖歸宗”,不單單只是“主祖”,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對人心的一種安撫。
果然,正像朱宜鋒料想的那樣,在眾人聽到公子的名字為“逢海”時,所有人的眼前無不是一亮,在他們的心底,早就把明朝皇族的輩份琢磨了個爛,一聽到這兩字,豈能不知道這正是循著明朝皇族太子家的輩份起的名字。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
在那一陣陣的賀喜聲中,朱宜鋒只是保持著微笑,他的心底還略帶著些許疑慮,此時,他並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對還是錯,但他知道,至少在說出兒子的名字時,所有的人似乎都放心了。
至少現在這麼做是對的,能夠安撫民心!
但是將來呢?難道自己真的是為了“反清復明”?
為了重建明朝?不,是重建明帝國?
這一瞬間,相比於其它人面上的喜色,朱宜鋒心底卻禁不住湧出一陣疑惑,以至於他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的選擇了。
這個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
在歡喜之後,當人們慢慢散去的時候,朱宜鋒便一個人置身於這督府之中,他緩步走在督府的花園之中,那電燈的燈光顯得分外的明亮,但是他的心思卻顯得有些浮燥,即有初人父的喜悅,同時還有一種無奈,似乎自己總是在妥協著。
就像現在,對於這名字的妥協一般。
但是這種妥協是有益的,對於府中的官員們來說,“朱逢海”這個看似簡單的名字,實際代表著一個希望,一個他們成為明朝開國元勳的希望,有時候,人的心思真的很難理解,僅僅只是一個名字?只是所謂的“皇明血脈”,就那麼的重要嗎?
為何自己一開始沒有反對這種流言?不也是因為利益嗎?甚至在收復廣東之後,還有洪門大佬來求見自己這個“皇明之後”。
歸根到底,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心底沉思著,在這並不大的花園之中踱著步子,朱宜鋒將腦海中浮現的念頭甩出去,就在這時,賃著那路燈的光亮,可以看到空中似乎有些許米粒大雪花紛落下來,那雪花落在臉上,讓他感覺到一陣冰涼。
下雪了……
這雪紛紛揚揚的下了下來,朱宜鋒伸出來,用手掌感悟著那雪花的溫度,凝思良久之後又是一笑。
“有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