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利益交換(第2/3 頁)
“這是一種合成的染料,不需要種植。這種無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質,卻可以非常容易地染在絲綢和毛料上,而且比現在的各種植物染料的顏色都鮮豔,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
黃子云的解釋,讓艾克有些迷茫的看著他。
“合成染料?是怎麼合成的?”
“閣下,對於商人而言只需要知道它的顏色更為鮮豔,而且價格更為低廉就可以了。”
實際上黃子云也不知道這種染料是用什麼合成的,他只知道需要將這一染料打入英國市場,而艾克就是很好的人選——他是英國第三大毛呢公司股東,而且還是頗有影響力的生絲商人。
“當然,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艾克笑著對黃子云說道:
“這東西的生產有問題嗎?是不是可以大批次生產?”
能否提供足夠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那種火藥一樣,儘管它的威力極大,但是其產量卻無法滿足軍隊的需要,甚至後來,英國的化學家發現中國人只是在歐洲化學家的“廢紙堆裡”找到了這種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軍事。難道這種染料也是如此?
“當然不會,我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它的生產問題,每年可以生產數百噸甚至更多的染料。”
看著艾克,黃子云笑說道。
“而且你作為我們最親密的生意夥伴,沒有比您更合適的合作物件了。”
在他們兩人談著生意的時候,作為旁觀者的郭嵩燾顯得有些不太適應,儘管歐洲各國的考察,使得他非常清楚,歐洲的重商主義,皇帝也好,貴族也罷,他們無不是涉足到商業之中,即便是國家也無法離開商業,相比於農業,商業上的投資可以帶來,更為豐厚的回報。
但在驟然之間,他卻無法適應這種外交官要為本國商人謀利的變化。尤其是在看到黃子云你那裡同艾克談判時的斤斤計較時,沒有生出世風日下的感覺,但仍然不時的於心底嘆著氣。
“我們每多賺外國人一兩銀子,那麼百姓的負擔就少一兩銀子!”
想到當初在武昌時漢督的言語,郭嵩燾迫使著自己去接受適應這種變化,學習著商業談判的技巧,作為訪問團團長的他也曾經與那些外國人進行過商業談判,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作為旁觀者,而那些談判更多的是國家間的貿易談判,有基本的準則在其中。
“……這樣,在價格上你再讓1.5便士,”
在黃子云沒有做出任何讓步的時候,艾克忽然又說道。
“你應該知道,我在陸軍採購委員會中的影響力,我想我可以將你們生產的罐頭以及其它軍需品,列入採購清單之中。”
看著艾克這種*裸的“損公肥私”的行為,郭嵩燾更是睜大了眼,難道他就不擔心他的行為給國家帶來的損害嗎?而且他居然會如此的光明正大,就像是在談論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意一般。
而接下來艾克的話更是讓他驚訝的看著對方。
“在克里米亞很多英國士兵,都覺得沒有比斯帕拇罐頭更好的罐頭了,所以我想,我應該更多的考慮到士兵的利益。”
艾克用一種冠冕堂皇的語氣說道。
“我可以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前,不然會將會從你們那裡採購不少於200萬英鎊的罐頭,而作為回報。我希望不僅能夠代理這種染料在英國的銷售,同時還希望你們轉讓專利技術……”
面對這個要求,黃子云並沒有立即回答,但是他的心裡卻無法平靜,200萬英鎊,差不多等於700萬兩銀子……這是一個大生意。如果能夠做成這筆生意,那麼罐頭就將會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出口商品,而與生絲、茶葉不同,罐頭是工業消費品。
對於這種被稱為“苯胺紫”的專利轉讓,府中並不排斥,實際上府裡同樣也很喜歡這種合作,以專利入股的方式將這些外國人的利益與中國捆綁為一體,藉助他們的影響力保護專利,同時獲得更為豐富的回報,畢竟在很多時候肥肉不可能一個人吃完,自己吃肉總要留給別人一點湯。
“每年150萬英鎊的採購吧!”
望著艾克,黃子云說出了他的條件:
“現在我們在南洋設立了種植園,那你,同樣出場水果罐頭,我想前線計程車兵,也需要水果罐頭,您覺得呢?”
這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條件,但並不妨礙他繼續爭取著利益,畢竟對於艾克來說,這些利益是英國政府的,他完全不需要加以維護,他甚至可以籍此換取更為豐厚的個人利益。當然每個人都會這麼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