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答卷(第2/3 頁)
匠技術傳承最大的不足在於其更多的是憑藉數代人經驗的積累,也就有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說法。
不過對於現代工業來說,傳統手工業幾乎沒有太多的意義,現在兵工廠、鐵廠等工廠創辦工徒學校,實際上就是一種授徒的革新——用學校培養現代工人,至於傳統手工業,他們或者會被淘汰,或者或主動或被動的加入變革之中,演變成現代工廠。
“主公所言極是!”
郭子明贊同之餘,倒也沒有掩飾其內心真實想法。
“臣之所以將郭家兩百傳承的營造之技一一授出,一來是因為這是家父之願,二來則是希望能借工部大學堂之人,將我中國營造之技與西洋營造之技一般,化為科學學科,而非憑以經驗……”
當然,實際上郭子銘並沒有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願意這麼做是為了與京師的“樣式雷”一爭長短,“樣式雷”之所以會成為“樣式雷”,憑得正是其得康熙的重用,由此才有雷家主宰樣式房一百餘年,進而視其為雷家禁錮。
而郭子明卻在這武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朝興起的希望,若是自己抓住這一機會,自然可以取代“樣式雷”,進而成為新朝的“樣式郭”,所以他才願意將郭家家傳一一授出,為的不是其它,而為了憑此影響工部營造所,將來憑著這份師徒,他自然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新朝的“樣式郭”。
對於自幼跟著父親學習營造之技的郭子明來說,他並不是一個木納的匠人,在匠人之外他同樣也是一個官員。他意識到眼下就是一個機會。
心有所思的他接下來刻意奉承著,並慢慢地將話題引回到工部大學堂的主樓。郭家為皇家了一百多年的營造,自然深知對於皇家來說,他們看重的是什麼,就像他們看重“樣式雷”什麼,他們看重的可不是“樣式雷”會不會拍馬屁,而在於“樣式雷”能不能造出讓他們滿意的宮殿。
“主公,臣覺得像這樣的樓宇,還有再改進的餘地……”
郭子明一邊說著他的想法,一邊注意觀察著主公的神情,儘管這座大樓最初是由他的學生提出的,但是學生的建議卻讓他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
作為工部的官員,他自然知道鋼骨混凝土是由主公發明,同樣也因為過去兩年間對鋼骨混凝土的應用,讓他意識到這種全新的營造工藝,給營造帶來的改變。如果說郭家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就是從不會排斥外洋的技藝。在當年的“樣式房”中,郭家是最為擅長修建西洋宮殿,最擅長將西洋與中國的風格結合在一起。
而在過去的兩年間,他一直在研究著如何將鋼骨混凝土應用於建築中,眼前的這座大樓只是一個嘗試。而現在則是把這種嘗試向主公展示的機會,想要抓住這個機會的,郭子銘從畫夾中取出一張圖。。
“……主公看臣構思的這棟建築基本上屬以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為主,但是其中融入了多項的我們中國的建築風格……”
其實對於這種將中工與西式的風格相互結伯合的建築方式,郭子明並不陌生,圓明園裡的西洋樓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種中西合璧,而現在郭子明只是將這種中西合璧應用了新的建築材料以及西方的現代建築科學。
“你的這個想法很好!”
看著圖上的整體造型的渾厚莊重、正門及上方三角形山花的希臘神廟式樣的正面,其加入了許多東方設計元素,雖說看起來結合的仍然有些生硬,但是朱宜鋒卻知道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這個不太好,沒有達到渾然一體的搭配,如果仔細看起來的話,就會發現圖上的塔樓搭配手法還欠著那麼點的火候……”
“主公所言極是!”
聽著主公的話,郭子明的眼前頓時一亮,這只是他的嘗試,看起來確實有些凌亂,甚至可以說,有些事不像,但是,他能夠感覺到主公對於這種建築似乎情有獨鍾。
“這樣……”
沉吟片刻,朱宜鋒對郭子明吩咐道。
“你可以先和那些西洋的建築師勾通一下,充分研究一下西洋建築,尤其是官廳建築,然後仔細考慮一下,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臨了朱宜鋒特意對郭子明說道。
“若是你當真能夠辦好這件事,將來有個“樣式郭”,不是沒有可能。”
沒有理會郭子明的激動,已經感覺到寒意逼人的朱宜鋒便坐上了馬車,離開了工部大學堂,於車廂中,在暖爐的作用下,那身上的些許寒意方才退去,看著車外的冰雪,忍不住暗自輕語道。
“希望到時候他能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