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亡,他們只是為自己能活下去而努力而奮鬥,不得不為別的民族的貪婪去殺戮另外一個民族。在那個時候北方有很多民族,誰的勢力大誰就可以吞併弱小的民族,沙陀人因為人少勢單,最初被突厥人兼併,屬西突厥處月部,沙陀人不得不臣服他們,不依附突厥人他們就會被突厥或別的民族滅亡,他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永不停息的戰爭中不是自己死就是敵人死,為了活下去只能比敵人更勇猛更頑強,然後才能殺死敵人儲存自己,但是他們永遠是突厥人侵略的工具,每一次戰爭他們都安排在最前面,而勝利果實只是慶幸自己還活著。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西突厥處月部首領朱邪阿厥率部隨西突厥將軍阿史那賀魯歸順了唐朝。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史那賀魯自稱沙缽羅可汗,統率西突厥十姓部落反唐,西突厥處月部朱邪孤注也殺了招慰使果毅都尉單道惠,而與阿史那賀魯呼應。殺了單道惠後,朱邪孤注便將部眾駐守在虎牢山抵禦唐軍。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將梁建方分多路挺進,四面圍攻,朱邪部大敗。朱邪孤注攜部連夜潛逃,梁建方派副總管高德逸率騎兵輕裝追擊五百里,朱邪孤注依據險要地段負隅頑抗,被生擒活捉,隨即被斬首。同時斬首的有九千多人,俘虜將士六千以及沙陀人的家屬一萬多人。這一次選擇背叛唐朝是一場災難,沙陀人被打敗後都成了俘虜,他們被唐朝流放到了瓜州(今甘肅敦煌一帶),遠離了美麗肥沃和生養他們的草原。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朝在處月部原居住的地方設定金滿﹑沙陀二個羈縻(jī mí【釋義】藩屬)州,建金滿洲都督府。
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在瓜州的沙陀人是沒有地位的,他們是叛徒,他們為了尊嚴和榮譽,積極為朝廷效忠。沙陀酋長朱邪金山率部跟隨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擊敗鐵勒部於天山地區,沙陀金山因功被授予墨離軍討擊使(墨離軍是唐高宗晚期設在瓜州的一大軍鎮,其名稱與吐谷渾國境內的墨離川、墨離海、墨離部落有關。“墨離”是吐谷渾語“狼”的意思,墨離軍的主體原為投唐的吐谷渾人的蕃軍,故以吐谷渾語詞命名)。沙陀人終於重新煥發出新顏,唐廷武力強大,恩信可依,從此沙陀人為唐庭縱橫馳騁40年,一直到周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朱邪金山因功晉升為金滿州都督。朱邪金山死後,他的兒子朱邪輔國繼任金滿州都督。
後因吐蕃勢力威逼瓜州,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沙陀輔國覲見大唐天子玄宗,請求遷到故鄉金滿洲去。玄宗欽準後,沙陀輔國率部遷到北庭都護府(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的金滿州(今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天山山脈東部巴里坤一帶)。北庭統庭州,西州,伊州三州,金滿洲屬庭州。朱邪輔國死後,他的兒子朱邪骨咄支繼任金滿州都督。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庭州劉煥被唐朝正法,之前由於他對沙陀人兇殘暴虐,隨意*沙陀人,沙陀人不得不遷移到伊州,劉煥被正法以後不久沙陀人又遷回了金滿州。 沙陀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活動的地域流動性大,大體以北庭為中心,包括西州、伊州以及瓜州等地在內,即今新疆準格爾盆地南部至吐魯番、哈密及甘肅西部一帶。這裡雖然處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即“沙陀磧”地帶,但在沙漠周圍卻也有一片片綠洲,沙陀人就在這一片片綠洲上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一個叱吒風雲的民族。
玄宗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沙陀歸屬回紇,沙陀酋長朱邪骨咄支兼任回紇副都護(此官為唐朝所封,當時回紇也臣屬唐朝)。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並建立起漠北迴紇汗國,王庭(牙帳)設於鄂爾渾河流域,居民仍以遊牧為主。
安史之亂(公元755~762)的時候,沙陀族協助唐軍平定叛亂有功,其首領朱邪骨咄支被唐肅宗封為特進曉衛上將軍。由於西北唐軍相繼內調平叛,吐蕃乘虛而入,攻陷了河西和隴右,從而導致安西,北庭兩鎮與唐王朝隔絕。當時有唐將李元忠固守北庭,郭昕固守安西,兩鎮與沙陀相互依存,多次打退吐蕃的進攻。朱邪骨咄支死後,他的兒子朱邪盡忠繼任金滿州都督。
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吐蕃打敗了北庭、沙陀和回紇的聯軍,攻陷北庭,沙陀族首領朱邪盡忠率部投降,朱邪盡忠被任命為吐蕃將軍。隨後,由於沙陀人在胡人中是最勇猛的,所以吐蕃將沙陀人遷徙到河西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