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領,二是導。領,即把握方向,安排計劃,分派任務,告訴部屬該幹什麼,該如何幹;導即說服誘導,做思想工作,讓部屬心甘情願地去完成這些任務。這兩類職能對領導者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個領導者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能力,那當然最理想不過。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是,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素質的人總是少數,許多領導某一方面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則顯得弱。實行雙首長制,讓那些個性鮮明、優點突出,但亦有弱點的領導者,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管理難題。
我軍歷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成功事例。如林彪就是一個優缺點都非常突出的軍事幹部。他愛動腦子,善於打巧仗,在軍事指揮方面很有一套,確實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可他性格內向,城府較深,生性好疑,處理問題時容易走極端,不善於團結同事和部屬。如果讓林彪獨當一面地統率部隊,很難說會出現什麼情況。所以,毛澤東總是選擇最強的政治幹部,如羅榮桓、聶榮臻等,與林彪搭班子,既充分發揮林彪所擅長的,又有效地抑制他的弱點。這也是林彪領導下的部隊為什麼戰鬥力強、總能打勝仗的重要原因之一。
將領導者的角色一分為二,不僅可以彌補多數幹部素質方面的缺陷,而且也符合辯證法。“一陰一陽之謂道。”無論是管理部屬,還是培養人才,都需要剛柔相濟,陰陽互補。由兩位領導分別充當不同的角色,可以緩解一人承當所有角色時難以避免的角色衝突。這就好比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總是強調嚴父加慈母。父親一定要嚴厲,母親則應以慈愛為主,二者對子女的關係如打鐵與沾水,相互配合才能鍛造出人才。如果父母都強硬如錘,或都溺愛如水,子女教育很難獲得成功。這又好比舊時唱戲分紅臉與白臉,角色不同,分析處理問題的角度就不同,這樣才有衝突,才能出戏,一唱一和,配合起來將戲演好。如果滿戲臺都是紅臉或都是白臉,那戲就沒法唱了。
筆者在領導機關工作多年,多次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些業務能力很強的軍事主官或專家型領導,大都希望上級機關給他配一位好政委,這樣他才能擺脫許多具體人事的糾纏,更好地發揮個人專長,在業務領域做出更大成績。前些年軍隊精簡整編,一些院校、科研單位的下屬機構不再設專職政治幹部。對此調整方案,意見最多的恰恰是那些特長突出的專家型領導。同時,筆者也發現,不少政治幹部素質全面,人品出眾,善於做人的工作,雖然他們不是專家甚至根本不懂業務,可在業務單位的全面建設中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群眾威信很高。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媒體宣傳上存在一種偏差,好像優秀企業的發展主要靠某一強人。這個人高高在上,超出常人,離開了他,企業就不能正常運轉。其實,真正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領導集體,在強人的身旁,常常有一個十分得力、與之配合默契的搭檔。如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與井深大,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巴爾默,戴爾公司的邁克爾·戴爾和凱文·羅斯林,海爾公司的張瑞敏和楊綿綿,聯想公司的柳傳志和李勤,華為公司的任正非和孫亞芳,萬科公司的王石和鬱亮,等等。他們一顯一隱,一陽一陰,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能力、經驗、閱歷、性格等方面實現了互補。雖然為了樹立企業領袖形象,對外宣傳時常常只突出其中的一位,但瞭解內情的人都清楚,如果沒有另一半,企業將會出現什麼局面。為什麼瞭解華為公司內情的人稱孫亞芳為任正非的“政委”,為什麼聯想公司搞股份制改革時,創業股被分為十二份,柳傳志和李勤各佔一份半,而其他九人每人一份,道理就在這裡。
部分領導者能力單一的問題不僅部隊存在,企業同樣存在,而且往往更突出。據筆者瞭解,目前不少企業家都有非常好的專業背景,在業務領域堪稱精英,抓起主業來不愧為一把好手。相對來說,他們缺少的是管人的經驗,尤其是不擅長做思想工作,也就是說,長於謀事,短於管人,而後者直接制約其事業的發展。所以,常有一些企業家提出,希望找到類似部隊“政委”的搭檔,來配合工作。筆者本人就不止一次地遇到過這種情況。可目前善於做思想工作的管理幹部實在難得,不僅地方缺,軍隊也缺。原因在於這類人才不容易發現和培養,而且許多單位也不重視培養。現代商學院根本沒意識到培養這類人才的必要。原有的管理幹部培訓機構,如軍隊的指揮院校、地方的黨校系統等,培養思路還是老一套,不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所以,這種狀況尚看不到改變的跡象。
前不久,《南方週末》的一位記者在江浙一帶作調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