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公差下香山(第1/4 頁)
香山縣通俗文學社大堂,張一凡坐在主位,看著面前的幾個人。
羅貫中自然是在的,他寫了書信,呼朋喚友之下,把他師傅施耐庵的二弟施彥才,以及施耐庵的孫子施文昱給招了過來。
施家,其實是“說話”世家,以“說話”傳世。
什麼是說話呢?
其實就是後世的評書,傳說中周莊王為開山鼻祖,興起於唐朝,最初是說評佛教典集,後來改說通俗故事。
事實上,《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最初時,都是說話的話本。其中《三國演義》話本為《全相平話三國志》,而《水滸傳》則為《醉翁談錄》。
不用說,施彥才和施文昱都是會“說話”的,水平也差不到那裡去。但是,就寫作來說,肯定沒有羅貫中厲害。
連羅貫中這麼厲害的能人,在這元末明初寫書都快餓死,他們兩人就更不用說了。
對於能入這香山縣通俗文學社,成為其中一份子,他們兩人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這不,才來沒多久,看到駙馬連同公主過來,鄭重其事地要開會,就很是有點緊張,坐在那裡,屁股都只是坐了一半而已。
對於這些,張一凡都是看在眼裡,便笑著說道:“今天過來,主要是想著,新來的兩位,感覺沒有發揮出才能,因此,我想著改組下香山縣通俗文學社。”
一聽這話,施彥才和施文昱的臉色一白,頓時露出了一絲絕望。
這裡的待遇,對他們來說,真得非常好。衣食無憂不說,如果寫得好了,還能存下錢。更不用說,這裡住上一年,就是香山縣民籍中的非農戶了。
可他們也知道,就連羅貫中都很可能讓社虧本,就更不用說他們了。
虧本的事兒,誰幹?
羅貫中聽了,也是不安,正要說話時,卻見張一凡笑著用手示意了下說道:“幾位先聽我說完再說!”
聽到這話,幾個人便只好先不說話。事實上,就連朱鏡靜都不知道張一凡要幹什麼,就被拉來了。
因此,她也好奇地聽著。
只聽張一凡繼續說道:“社下面,我準備設立作者部和說唱部。這個說唱部便是說話那種,不過具體形式要改改,是這樣……”
一聽這話,施家兩個人才算是鬆了口氣,這是他們的專長,哪怕形式變一變也是不怕的。
張一凡說著說著,還親自示範了一段《三俠五義》中的劇情,如何評書這種。
這時候的“說話”,還和吹拉彈唱這些曲藝結合起來說的,實際評書的創始人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說唱藝術的一部分,稱為“弦子書”,等到再後來中興的時候,才是田大家的那種。
就張一凡來說,他覺得評書就是評書,主要以講故事為主,外加吹拉彈唱的,那就有點喧賓奪主了。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評書才會最終進化為後世講故事那種。
此時,張一凡看著施家兩人說道:“你們兩人看看,能否改為我剛才所演示這種來說故事。暫時就以《三國通俗演義》以及《三俠五義》為主,去香山居說書。”
他是比後世的老闆還要老闆的,施家兩人,如何敢反對,連忙點頭。其中年紀小一些的施文昱還好,倒是年紀大一些的施彥才,猶豫片刻之後說道:“駙馬爺,這種拋頭露面賣唱的活,是否由小人來做便成,他還小,我們施家想著……想著他有朝一日能不能有……”
張一凡一聽,便聽出來了,便立刻笑著說道:“你放心便是,在香山縣,這種不是賤籍,如果能贏得聽眾的認可,並且認可的人越多,就越可能在以後謀得一官半職!”
施彥才一聽,頓時傻眼,一臉不信地說道:“怎麼可能?”
羅貫中也是有些不信,因為大明朝其他地方,這些就屬於賤籍的。
張一凡看他們都不大相信的樣子,便笑著對他們說道:“你們想想,只要你們說得故事,都是正能量的,講得是忠君報國,英雄俠義的故事,這是什麼,鼓勵人心向善啊,這是好事!也是朝廷所需要的!”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說道:“我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向太子和皇上提了類似的事情,如今雖然還沒動靜,但是我相信,以後朝廷肯定會重視,甚至設立專門的官職來做這事。”
輿論控制這個事情,張一凡之前提的時候,是排在了推廣全民教育之後的。實際上來說,肯定是要先解決溫飽問題,然後才是追求精神上的。
香山縣這邊,溫飽是肯定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