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戚繼光的戚麼(第2/4 頁)
。前元時候從一個鄉紳崛起成為前元在廣東的地方大員,父皇都有稱讚他,且這人很識時務,朝廷官軍南下之時,他知道大勢已去,就很乾脆地降了朝廷。父皇有給他去了密旨,要他保證你在廣東的安全,否則唯他是問!”這個何真,確實是明初的名人,並且是廣東影響非常大的人。
朱元璋對他也有防備,在他投降之後,立刻調離他,異地為官不說,還幾次讓他回去召集舊部去山東等地效命,消除他在廣東的實力。
不過相對明初來說,這個何真也淹沒在開國名人之中,對後世人來說,如果不關注廣東這邊,都不一定知道他。
張一凡也沒有對明初所有事情都有了解,因此他並不清楚廣東這邊的情況,對這個何真,也是第一次聽到。
但是,朱標已經介紹地很詳細,也算是有了解了。朱標說完之後,還笑著補充說道:“父皇還是非常關心你的,至少我還沒見過,父皇有對別人有過類似的安排!”張一凡聽了,連忙表示,非常感謝老丈人。
實際上,他也知道,自己的作用讓朱元璋認可了。要不然,只是女婿的話,真未必會這麼關心。
他正想著,就見朱標忽然嚴肅了起來,對他交代道:“你到地方上之後,雖然直屬朝廷管轄,可為官須正,不得觸犯朝廷律法,讓父皇難做,知道麼?”一聽這話,張一凡立刻想起,不會是六十兩銀子剝皮充草吧?
當然,他也是這麼一想而已,他又不缺錢,腦子有病才會去貪汙!這時,就聽朱標又對他說道:“太師已經新編了《大明律》,通俗易懂,你且要熟悉之。到了香山縣之後,雖然是實踐那些提議為主,可既然為香山縣令,縣中事物也要處置,可不能馬虎了!”他說著這話時,一名侍女用托盤端了一本書過來,厚厚的一本。
張一凡接過一看,就是《大明律》,這麼厚?說真的,他有點頭疼。對古人來說,是通俗易懂,可他看得還是傷腦子。
指不定還是要麻煩老婆,讓鏡靜讀了告訴自己。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順手開啟一看,裡面竟然是大白話,還有他給鏡靜介紹的那些標點符號。
頓時,他就驚訝了。這該是朱元璋同學剽竊了吧?連個版權費都不給自己?
朱標看到他的臉色,便笑著說道:“怎麼樣,夠通俗易懂了吧?”
“確實,通俗易懂!”張一凡聽了,便笑著回應,順便把這本新編的《大明律》遞給了身邊的老婆。
朱鏡靜接過一看,也是笑了。這說明夫君的才識,哪怕只是寫故事的,都被父皇看重了。
太子妃看他們這樣子,便也要過去看了下,恍然大悟之時也是想起什麼,便問朱鏡靜道:“那個《仙劍奇俠傳》的後續,還有麼?”說完之後,她頓了頓補充說道:“母后前些天也提起這事,好歹有個結局吧?”這個故事,在宮裡都傳開了。
很多人對於後續故事如何,都很惦記。朱鏡靜聽了,便笑著說道:“反正我已經聽完了,那我趁這兩天把後面的故事寫出來?如果來不及,回頭我寫完之後寄過來也行?”太子妃一聽,便笑著說道:“那成,有後續就好,要是下面沒有就難受了!”要出遠門,朱鏡靜沒有任何不適,甚至還很興奮,對太子妃和朱標說道:“大哥,大嫂,回頭我在廣東要見到有好吃的,就順帶著給你們一起寄,吃著好吃的,看著喜歡的故事,多好?”然後,又對坐太子妃邊上的小人說道:“小雄英,回頭姑姑也給你帶好吃的好不好?”朱雄英已經滿兩歲了,但還聽不懂大人之間的談話是什麼意思,不過對於吃這個,他倒是知道的,奶聲奶氣地要求道:“大姑,我要好多好多好吃的。”聽到這話,一眾人都笑了。
就這麼的,分別宴的氣氛,倒也沒有悲傷。朱棣不在南京,張一凡就給他寫了封信說了下情況。
至於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就不是很熟了,只有吳王,也就是後來改封為周王的,因為受朱元璋之命,當了朱鏡靜親孃的兒子盡孝,就過去拜訪了下,關係比其他幾家要稍微好一些。
三天時間眨眼便過,就在張一凡準備出發之時,又來了一群人,一群軍人。
為首那人,向張一凡行禮,然後說道:“末將戚祥,奉旨前往香山縣新設一個千戶所任千戶,和駙馬同行,還請駙馬……”張一凡聽得一愣,連忙問道:“你是哪個姓,戚繼光的戚麼?”剛說出口,他就知道不對,便連忙改口問道:“親戚的戚?”這個姓很少見,並且張一凡看過戚繼光的資料,知道他的祖宗也叫戚祥,是朱元璋的親衛,後來從傅友德、藍玉遠征雲南時陣亡,被賜世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