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官老爺(第2/4 頁)
從這個疤痕臉對自己的稱呼變化上,張一凡還知道,他們應該是認可自己了。於是,他便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草民叫張三,是仁厚坊的。”張三馬上回答,然後又主動介紹其他幾個人道,“他是我弟,就叫張六。那是王五,趙順……”
被叫到名字的民壯,一個個都是恭敬地看著張一凡,點頭哈腰,可又牽動傷勢,疼得呲牙咧嘴。
張一凡見他們和一開始時候的態度迥然不同,心中也是高興,便對張三要求道:“能說說香山縣的基本情況麼?”
張三聽了,馬上就回答道:“莪們香山縣是前宋時候才設立的,如今共有十一個坊都,除了我們仁厚坊之外,還有良字都、龍眼都……”
坊都,就是鄉,從行政規劃來說,香山縣所轄,還是很大的,包括了後世的中山和珠海兩地都還有多。
但是,因為靠近海邊,受海盜、颱風等等影響大,加上離廣州城遠,中間隔著一個番禺縣,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個下等縣。
對於這個香山縣的資訊,京師那邊有的,張一凡其實都已經看過。如今聽香山人說起,雖然有不少是重複的,但是也是一個核對。因此,他並沒有打斷,只是聽著張三的講述。
一般來說,一個縣,有知縣,縣丞,主簿,典史是朝廷命官,但是,下等縣往往就沒有縣丞,甚至都沒有主簿。香山縣就屬於這種情況,原有縣令病故,如今縣衙中所有事情,都由典史這個不入流的首領官兼管著。
這邊正說著呢,戚祥的手下已經領著一輛大車過來了,沒有車廂,就是平板車。這種車費會便宜些,這個軍士喊車子,顯然也是花了心思的,而不是隻單純執行下叫個車的命令。
張一凡發現,這個大車一出現,這幾個民壯就沒心思說話了,眼睛就盯著那個車伕。
於是,他就不妨礙他們了,讓他們談了價錢,最終是兩百一十三文成交,五個人擠了一個車出發。
奇怪的一個組合,便在官道上出現了。
平板車上,五個民壯,一身鞭傷。可車邊卻是一群騎士,也不像押送,更像護送一樣,引得不少人側目。
當他們一行人進入廣州城的時候,忽然,又有人竄出,攔住了去路。
這一次,戚祥的人並沒有立刻做出反應,因為這個攔路的人,已經不是第一次攔他們路了。
沒錯,攔路的這個人,還是廣州府新任知府方克勤。
就見他又是向張一凡和朱鏡靜鄭重一禮,非常肅穆地說道:“下官代廣州府各縣百姓謝過駙馬、公主援助救災之德!”
很顯然,他一直在看著,看到了城外的民壯都回去了。
車上的張三等人聽了,又是有點震驚。
之前的時候,因為張一凡的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官架子,他們雖然口頭上承認張一凡是駙馬了,但是心底深處,其實未必就信了。
不過此時此刻,一個當官的攔路證明,並且他們也算是知道,確實是因為駙馬、公主的原因,他們才能回家去,而不是那個永嘉侯發善心,這一刻,他們就真得是重新認識了張一凡。
不過,此時的張一凡,並沒有管他們,只是看著方克勤,笑著說道:“口頭的謝有什麼意思?你是廣州府知府……”
說到這裡,他看了下街邊,然後又轉回頭看著方克勤說道:“……這樣好了,馬上就要到午時了,我們都還沒吃飯的,要不,你請我們到這家酒樓用個午膳怎麼樣?”
說著話的時候,他還用手指了下。
方克勤聽了,轉頭看了一眼。在這入城主幹道開的酒樓,那絕對是有實力,有檔次的酒樓。按理來說,請駙馬、公主幫了個忙,就算沒有這個事,請吃個飯,那也絕對是應該的。
其他那些官員,甚至都迎出十里之外,眼巴巴地想給駙馬、公主接風洗塵呢!
可是此時,就見方克勤一臉地苦澀,張了張口,沒有發出聲音,隨後,他咳嗽了下,才難為情地低聲說道:“下官……下官……還請駙馬、公主見諒,下官眼下請不起這頓午膳,要不等下月俸祿放下再請如何?”
聽到這話,張三等人不由得很是震驚。
這當官的,窮成這樣子了?
張一凡這邊,卻是一點都不意外,轉頭看了朱鏡靜一眼,用眼神示意,看看,我之前說得沒錯吧?
沒有出聲,轉回頭之後,他便對方克勤又說道:“你的俸祿呢?連在酒樓用個膳都不夠?”
方克勤聽了,有些慚愧,不過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