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我看行(第2/4 頁)
:“全縣的鹽引,都是那典史老爺的,只有他能賣鹽,誰要敢私下煮鹽,哪怕只是自己吃,被他發現了都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張一凡聽了,點點頭,很能理解。
鹽是必需品,被那個典史大胖子壟斷,就等於是一個源源不斷地聚寶盆,以此搜刮著香山百姓的每一文錢。
想著這個,他便對張三說道:“所以,你們村裡臭魚爛蝦的味道很重,因為沒有來得及處理的海鮮,沒法鹽醃,天氣又熱,就臭了?”
“駙馬爺說得極是!”張三聽了,點頭說道,“村裡多出來的魚蝦,就只能靠晾乾,曬乾來儲存久一點了。”
說到這裡,他又恨聲說道:“就連粗鹽都貴得離譜,我們這裡都是普通人家,那捨得用鹽來醃!”
張一凡聽了,腦中立刻閃過一個念頭。既然香山縣是特區,所有的事務都直屬朱元璋同學,不歸地方管,那境內的那個鹽場,也可以拿過來。
有關這個鹽的事情,是不是要寫個奏章給老丈人?
琢磨著這個事情,他就走神了。
張三端過來兩隻雞後,看到駙馬似乎在想事情,便又去忙了。
官道上,又有兩騎,疾馳而來,看到村子這邊的情況,很是詫異。
這兩人,是馬如海的家僕,打聽著駙馬縣令的蹤跡追過來的。
他們當然知道,前頭已經有兩個衙役過來找人了,但是一直沒有見到有回報,就過來看看了。
可是,村子這裡,遠遠看著,那叫一個熱鬧。歡聲笑語,老遠就傳了過來。並且村中炊煙裊裊,按理說,這個點應該不會有炊煙的。
“駙馬縣令這是在與民同樂?一起大吃大喝?”
“看著好像是,這麼老遠,我都似乎聞到肉香了!”
“他孃的,我們這麼辛苦,還膽戰心驚的,結果就在這裡大吃大喝?”
“那就難怪了,我說那兩人沒有回報,敢情也是吃喝上了?”
“該不會,駙馬縣尊和公主真是秋遊?這有錢人的日子,就是不一樣啊!”
“要不,我們進去核實下,如果駙馬縣尊和公主正在這裡吃吃喝喝,那我們再回報老爺也不遲?”
“我看行!”
兩個馬家家僕流著口水,商量了之後也往村子裡來了。
不過他們兩人沒有之前兩個衙役一樣騎馬往裡面衝,看到村裡真得在吃流水席時,那就忍不住了,口水直流。
這年代,不要說他們這些下人了,就是普通的地主,那也不可能頓頓大魚大肉的。總體來說,還是屬於物資匱乏的年代。
不說生產力如何吧,光是大明朝的西南,西北和北方,以及遼東都要打仗,那各地的物資,也是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些打仗的地方去的。
於是,在美食的誘惑下,又沒有想象中的喊冤告狀場景,兩個馬家家僕就放鬆了警惕。
結果,大魚大肉還沒吃上呢,就成了階下囚。
朱五這邊,剛好拿了兩個衙役的口供給張一凡看,見又來活了,便把這兩個拖下去再審問去了。
張一凡吃得差不多了,看完兩個衙役的口供,便對朱鏡靜說道:“張三說得一點都沒錯,這個大胖子就是香山縣的土皇帝,無惡不作!”
朱鏡靜接過看了下,發現光是兩個衙役知道的人命,就不下三條,更不用說其他了。
見此情況,她不由得看著張一凡,敬佩地說道:“還是凡哥厲害,一眼就看出他是個壞人了!”
張一凡聽了,只是淡淡一笑。
後世的訊息發達,惡人惡事,各種各樣,都在新聞、電影電視上有。不要看張一凡才不到十七歲,可他的閱歷,絕對比絕大部分這個時代的人都要多。
不止是他,其他後世穿越的人來也是一樣。只不過有區別的是,理論聯絡實際的時候,有多敏感而已。
隨後,朱五又從兩個馬家家僕的口中,知道了馬如海的最新訊息,報到了張一凡這裡。
“駙馬,那個典史還心存僥倖心理,以為我們真得是出來秋遊,就想著先把我們哄回縣城。”
張一凡聽了,淡淡一笑道:“那就不管,等到援兵到了再說!”
縣城肯定是不能回的,那裡都是典史的人,哪怕有朱五等軍士護衛,也擋不住可能的明槍暗箭。
因此,要回縣城可以,先等到援兵,把那典史拿下再說。
快馬報到廣東都司,估計就一個時辰左右,然後調兵馳援,至少要半天以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