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歷史車輪竟然碾自己臉上來了(三更求月票)(第2/2 頁)
正是因為大明這邊不瞭解倭國的情況所導致的。
朱元璋有過教訓,又最重視朱家王朝的穩固,因此,在聽了張一凡的話之後,就立刻認真地考慮了起來。
既能賺錢,又能掌握訊息,好像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似乎都是好事。
想了一會之後,朱元璋轉頭看向大兒子,吩咐他道:“一凡的這個提議,似乎是有些道理的,你派人調查下,看是做什麼買賣為掩護去刺探訊息,能一舉兩得?”
從他這個話中可以聽出來,在朱元璋的眼裡,做買賣是其次,關鍵是刺探到訊息。
張一凡心中如此點評著,不由得搖搖頭,重八同學,你還是見識少了點啊!
這麼想著,他便又開口對朱元璋說道:“倭國如此,對於我們大明周邊其他國家,其實也可以這麼做,最終就能防範於未然,可保大明江山長長久久!”
聽到這話,朱元璋不由得一愣。這個擴大化,又是他沒有想到的。
回過神來,他不由得盯著張一凡,心中很想知道,這個張一凡才十六歲,還是柳家村的孤兒,並沒有老師教他過,他是怎麼想到的?
張一凡被他盯得有點發毛,但是也沒想到自己說錯了什麼。
他正在猜著呢,卻聽朱元璋開口說道:“如果是針對所有大明周邊國家的話,那必須要設立一個專門的衙門來做這個事情才好了!”
說到這裡,他自己停頓了下,似乎是考慮一下之後,才繼續說道:“這個事情,容我再仔細考慮下再說!”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領兵打仗的能力非常強。而要想打勝仗的一個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
本來的話,這時候的他,是專注於內;但是在倭寇問題上,被張一凡帶了之後,他也開始想得更遠了。
這個時候,大明朝這邊對於周邊各國的訊息,其實瞭解都不多。畢竟是農民起義,推翻了前朝沒多久,甚至還在和前朝殘餘繼續打仗中。
朱元璋心中有了盤算之後,忽然轉頭看向朱棣說道:“倭寇的事情,我決定不等了。就按照一凡所說,先交給你處理,給你五年時間,如果你能做好就最好,做不好就回北平去坐鎮邊疆!”
頓了頓,他又接著細說道:“海上打仗的事情,誰也沒有經驗,你可以自己琢磨。我會把沿海舟師撥一部分給你,另外也給你查沿海倭寇內奸之權。還需要什麼錢糧和人才的,你都可以開口。不過眼下確實比較困難,要多了肯定沒有。你先試著去做做看!”
他的這幾個兒子,本來都是安排在中都練兵的。既然倭寇這個問題擺出來了,讓他兒子去歷練一下,他也是不介意的。
一如張一凡所說得,倭寇問題,不只是打敗倭寇的問題,還包括了查內奸的問題。而這個事情上,他最為信任的,當然是他自己的兒子。
不知不覺間,歷史的車輪又被張一凡給帶偏了。
在原本歷史上,倭寇問題是埋在沙子裡當不存在,朱棣也從來沒有打過倭寇。結果在這個位面上,他的第一個任務,是跑去打倭寇了。
張一凡在邊上想著這個,心中正在樂呵自己的能量時,卻見朱元璋轉頭看向他,對他說道:“老四是你舉薦的,那等你完婚之後,你就跟在老四後面幫他。我希望,你們能把事情做成了,那是給朱家漲臉面的好事!”
“啊?”張一凡一聽,頓時傻眼,沒想到說著說著,這歷史車輪竟然碾自己臉上來了!
於是,他連忙說道:“父皇,我……我沒打過仗啊,我就想著以後做做學問更好一些!”
真得,張一凡從一開始的打算,就是種田!
當然,不是真正的那種種田!
朱元璋聽了,卻是臉一沉道:“誰生下來就會打仗的?我看你說得頭頭是道的,你也去軍中歷練歷練吧!”
張一凡是不知道,歷史上朱元璋的女婿,其實大部分是帶兵的。包括如今還只是書呆子的梅殷,最終也是帶兵的,握有軍權。
總之,在老朱同學看來,軍權掌握在朱家手中,遠比掌握在外姓人手中要可靠。
朱棣看張一凡這個樣子,不知道為什麼,心中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當即說道:“沒事,莪會教你的!”
“不是,父皇!”張一凡還是不想帶兵,繼續向朱元璋說道,“真得,我做學問比帶兵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