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這個便宜不能要(第一更)(第1/3 頁)
聽朱棣介紹的情況,總體來說,朱元璋從建國開始就想搞定倭寇之禍患。
但是,外交失敗,軍事上雖然總體上每戰都能取得勝利。靖海侯甚至都追擊倭寇到了琉球附近,然後獻俘於京師過,可倭寇問題還是防不勝防。
這其中,也有張士誠、方國珍的殘餘部下依舊在海上反明的原因。他們勾結倭寇甚至南洋土著。特別是在洪武六年的時候,張汝厚、林福等在海上自稱元帥,聚眾反明,聲勢頗大。
這種事情,哪怕到了永樂年間都還存在。以至於永樂大帝下旨,只要他們不鬧事,回到岸上,就赦免他們的罪過。
再說這個洪武朝初年,朱元璋的重點在北元,既然沿海那麼麻煩,便下旨禁止私自出海,基本上是被動防禦為主了。
朱棣講清楚了倭寇的基本情況之後,便看著張一凡,認真地說道:“倭寇之事,能打聽到的,我已經全給你說了,然後,你的大禮包呢?”
對此,他心裡其實是有點矛盾的。
你要說不相信張一凡吧,他老是能給你驚喜,讓你出乎意料;可你要說相信張一凡吧,他就一柳家村孤兒,無父無母無師傅,憑什麼去相信他?
那問題來了,所謂的大禮包,是有呢,還是沒有呢?
張一凡看朱棣盯著自己,知道他內心估計有點糾結,便哈哈一笑道:“四哥,對付倭寇之事,說簡單也簡單,就分三步走,能永絕倭寇海盜之禍患……”
一聽他這話,朱棣明顯有點不信。
倭寇之禍患,又不是現在才有的。如果說能杜絕倭寇之禍患,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怎麼就沒見有人能杜絕倭寇之禍患的?
這個妹夫,又開始吹牛了!
“怎麼,不信?”張一凡一見他這個樣子,便猜出他的想法,當即哈哈一笑問道。
朱棣看他好像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直接說道:“說來聽聽!”
張一凡聽了,也不弔他胃口了,便擺出認真的態度,對他說道:“第一步,訓練水師,嚴查倭寇出現的那些地方,陸上是否有人勾結倭寇,外海附近是否有適合倭寇藏身的島嶼。然後挖出內奸,巡查海島,端掉島上的倭寇。至於那些海盜,也能在這一步內消滅掉。”
朱棣聽了,不由得點點頭。
他自己當然也有考慮過,甚至總結之前朝廷對倭寇的戰況,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張一凡所說這樣,也是他認可的辦法。
這個不算特別,中規中矩吧,他自己也想到了!
想起張一凡的話,說有三步能杜絕倭寇之禍患,感覺好像有點底氣說這話。這麼想著,他便期待起來,當即問道:“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啊,我其實在之前已經說過了。”張一凡聽了,有點遺憾,還是給朱棣說道,“就是我在父皇面前提的,斷絕倭寇來我大明的主要航道,也就是在琉球那邊駐軍。當然,也可以先要求琉球不得讓倭寇過道。如果他們做不到,我們再派軍隊過去幫他們做到,但是糧草物資要他們提供!”
說到這裡,沒等朱棣說話,他就搶先接著說道:“倭寇來我大明,還有另外一條航道,就是經過高麗那邊沿著海岸線侵襲遼東和山東等地。也可以要求琉球一樣,同樣要求高麗。只要這兩條航道都切斷,那我們大明境內就不會再有倭寇!”
朱棣認真地聽著,感覺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在張一凡說完之後,他還是搖頭說道:“且不說父皇已經說過,他不同意在琉球駐軍,就只是高麗那邊,難度更大。雖然高麗已經臣服我大明,但是和前元還是有勾結,一個不好都能反大明,更不用說,還要求他們杜絕倭寇了。”
張一凡聽了,當即笑著說道:“高麗棒子嘛,不打不老實。等到我們大明對遼東的韃子動手,兵臨高麗時,他們要是不生變,那就滅了他們就是!”
事實上,他其實是有了解的,高麗也沒幾年日子了。沒有自知之明,只是派個幾萬軍隊就想挑戰大明軍隊,結果走到半路,軍隊造反,高麗滅亡。隨後朝鮮的國名,還是朱元璋賜下的。
但是,這個事情現在說出來太聳人聽聞,因此,他選擇不說。
朱棣這邊,也就是十六歲的年齡。相比他的兄弟來說,他更有膽略和豪氣。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元璋在這些兒子就藩之後,有下旨給他們,讓他們出兵打擊前元。結果就朱棣一個藩王真得領兵出征,還打了勝仗。其他藩王,比如晉王,也就是去邊界轉了一圈就縮在那不動了。
此時,他聽了張一凡那豪氣干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