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似入夜己久。大眾紛紛散去,只餘下幾個故舊猶在陪李尋歡執手言歡。李尋歡忽然醒起那條萬年大黑蛇為何一直不見動靜。環目四顧,哪有大黑蛇蹤影?只是有個黑衣大漢與眾人隔得遠點,跪在地上,一言不發的向李尋歡方向望來,目光充落虔誠仰慕。李尋歡微感愕然,忙上前將他扶起,問其因由。黑衣大漢,自言即是萬年黑蛇,方才與魔女鬥法,幾乎被奪魄欺心,其中痛苦惶慄,外人萬難體會半分。不想千鈞一髮之際,乍聞李尋歡誦唸楞嚴神咒,竟傾刻間挽狂瀾於既倒。而且內心沉浸佛咒聲中,得到從所未有的清涼味道,萬年以來,內心一直為嗔火所傷,雖法力無窮依舊痛苦不堪。不由對這清涼解脫生出萬分的景仰渴慕。李尋歡從剛才魔女幻化的影像中,已知此蛇一生大概,萬年歲月雖長,開始時與萬物生存競爭,汰弱留強;之後是懾於天地之威,蜇伏深淵;再後為仙家囚禁,動輒千百年不見天日。如此一生不痛苦顛狂實屬難得,分明意志堅韌,極善忍耐。更可喜的是能一夕間善根萌動,心向佛法。若能善加引導,未來可成大器。李尋歡遂溫顏誠懇對他說:“真難得你有此悔過向善之心,將來前程未可限量。我只是個學佛山人,浪蕩於天地之間,在佛法上未足以為你的老師。這樣吧,我將你推薦給佛門中的長老,我與人間少林寺方丈長老諸人薄有交情,就將你薦到少林門下。僧是佛門三寶之一,深通佛法。願你服事長老殷勤,得聞甚深佛法,早除戾氣,開啟智慧,獲取新生。”黑蛇福至心靈,聞言如醍醐灌頂,向李尋歡三拜以謝接引之恩,之後恭敬起來不言。
一、崑崙三山
李尋歡正欲與諸友話別,攜黑蛇上少林求法。忽見西崑崙山東北處光明大盛,鐘鼓之聲傳出一把渾厚之聲:“先生且留步。”一團耀眼奇光中現出一個銀髮銀眉的老人,對李尋歡作揖敬禮。李尋歡連忙還禮。老人慈眉善目,向李尋歡笑道:“先生對敝派有重造之恩,敝人崑崙山掌教桓庶,代表崑崙派上下千祈先生玉趾降臨。”李尋歡見那桓庶衣冠簡樸,狀貌奇古,分明千歲神仙,不敢怠慢,自報姓名後,一番遜謝,正要介紹身邊幾位朋友與黑蛇。桓庶朗然一笑道:“這幾位朋友我都知道,正要躬迎俱至敝處一遊。”又大含深意的盯了黑蛇一眼,作勢邀請。天蜈、白教主等覺得本屬敵對陣營,如今腆顏作客,似乎不好意思。但魔女己然潰敗,己等盡已幡然醒悟,今後實宜多親近天地間正義之士。李尋歡見諸人無多異議,遂頷首微笑。桓庶大袖一揮,奇光刺目,天地為之一轉,現場換了景物,不知已過了幾十百里之外。只見綿綿兩山崖谷之間,濃雲如鎖。雲內雷霆隱隱,散發出一股極其危險的味道。李尋歡等落腳於一片緩坡之上,見四周荒草涯涯,都無異狀,只是在山坡草叢中,往往見到石頭焦黑之處,又雜湊著一些牛羊骨骸,似乎都有焦黑之像,豈不令人費解?桓庶見眾人投來疑問的眼光,開顏笑道:“諸位不必詫異,須知神仙多在紅塵不到之處,否則世界人民代代滋繁,人間帝王權重,如我等住處為世所知,哪還有清淨日子可過,所以我派出入之處,多置此雲雷之陣,以免他方窺探。”言罷手掏靈符一張,化作金光向前投出,忽然雷聲消退,雲幕拉開,露出朗朗乾坤。只見裡面三座大山高聳雲天,山頂白雪皚皚,除了高峻些,與周圍雪嶺無異。只是雪線之下草原如茵,森林似墨。桓庶一團雲光帶著眾人飄入,只見沿途雪溪鏡湖處處,黛峰碧澗般般。仙鶴橫空,鹿群出林,花果盈野,芝蘭滿谷,不愧世人相傳“洞天福地”。
雲光轉入三山之間,分明其中甚大。三大雪山盤桓在外,內裡方圓百里,靈山秀水無窮。山水之間,宮殿巍峨,亭臺樓閣,雜湊各方。雲光先降落依最大雪山而建的一處宮殿。殿前階上佇立著千多人。男男女女,多是衣冠簡淨,仙風道骨之徒。其間五人精神超越,卓爾不凡。有的似英雄俠客,有的似淳淳儒者,有的似宮廷貴婦,有的似秀才書生,更有一個似臨街卜者。桓庶上前一一介紹。分別是劉雄、元稽古、楊輕雲、陳淳風、召平,與桓庶共號崑崙六子,桓庶、劉雄本是魏晉人物,餘下有隋唐時得道,有宋元之際出塵。六子年代懸絕,服色迥異。唯各有大智大成就,故只分稱同門師兄弟,各領徒屬數百餘人,散居這崑崙仙境。門下弟子服色卻盡皆一款,以表同為崑崙弟子。五子見天蜈等人,雖皆天地得道仙怪,卻也不足為奇。唯有李尋歡一人,淵淵如道者,淳淳如儒者。聽掌門師兄說及又以高深佛法大破天魔,更覺其豁達自如,英雄無畏的氣概。無不有高山仰止,大生相逢恨晚之感。紛紛上前誠心致謝,著意相交。李尋歡雖落拓人間多時,唯本清流君子,得遇這等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