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50個就是200文。景源看中了一套茶具,挺貴的,花了杜偉銘100文,杜偉銘都有點肉疼了,但還是買了。這次買的東西不就放在竹簍裡讓景源揹著了。
揣著剩下的錢兩人又去買了寫紙筆什麼的,這可比吃的貴多了,杜偉銘花了200文才買了一些最普通的,宣紙倒是多買了點,景源會寫字,回去讓他寫說明書。午飯就在天香樓裡吃了,這可是杜偉銘第一次在這種館子裡吃飯,掌櫃的送了盆乳香鴿給他們,杜偉銘有點了3個菜,沒要酒,兩人直接吃了飯,倒也不貴,花了40文。主要只點了一個暈的,其餘的都是素的,所以便宜。掌櫃的也和杜偉銘說好了,讓他下次再送橄欖菜和甜澤橄欖,杜偉銘應了。布店買布的時候,杜偉銘給自己買了最便宜的棉麻布,給劉景源卻要了中等的棉布,又花了200文。隨後就去了集市,稱了三斤豬肉。又在西街逛了一圈,給劉景源買了一雙鞋,買了些糕點,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兩人也不逛了,沒辦法,還得走回去呢。
18、僕人
杜偉銘請村裡的張木匠有做了50個小木盒,自己則加緊製作肥皂,好在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做起來倒是熟練很多。劉景源蹲在一邊看著杜偉銘折騰這些東西,最後好真給他折騰出來了香皂。香皂和潤膚油他也用過,效果很不錯。忙碌了兩天就把香皂搞定了,等東西曬幹成型就行了。
杜偉銘自己的字還不行,就把買的紙筆找了出來讓劉景源把使用說明給寫上。自己就忙著去田裡澆水了。好不容易得了閒,杜偉銘想到自己還把好多橄欖放在地窖裡,天氣也暖和了,就把這些橄欖都挖了出來,一小部分做了甜澤橄欖和橄欖菜,沿著屋後埋了一排,這些等天熱再給天香樓送去。回來的第二天已經挖了年前醃製的橄欖菜和甜澤橄欖給天香樓送去了。大部分橄欖,杜偉銘還是用來做橄欖油了。劉景源是第一次看杜偉銘做橄欖油,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最好還真的弄出油,劉景源覺得非常好奇,偉銘才十三歲,怎麼懂得做這些東西啊。忙碌了幾天,杜偉銘又榨了差不多80斤的的初榨油和45斤的精榨油。上次做的香皂和潤膚油大概用了5斤的初榨油。因為還送了一部分給村裡的,自己也留了一些。這次的80斤初榨油杜偉銘好好的收起來放在了裡屋和上次的油放在了一塊,這是今年賺錢的本錢了。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倒也過得挺快。杜偉銘把那些花種什麼的都種在了屋前,這些日子也已經發芽。兩人總算找了半天空,在屋前把桌子凳子搬了出來,曬曬太陽。劉景源把上次杜偉銘買的茶具拿了出來,泡上了一壺清茶,兩人坐著聊天。
“偉銘啊,屋前這片地你怎麼沒種菜,種了那麼多花啊。”
“以前就喜歡養花,現在有機會就種點,我想把花收集起來做些其他的東西。”
“想做什麼好東西啊?”
“沒想好,等花開了試試,看看能做什麼吧。”
杜偉銘其實心裡有些想法,但是自己只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這邊器材不全還不知道能不能實驗成功呢,就先不和景源說了。
榨油剩下的橄欖渣,大部分都送到了天香樓去了,又得了1400文,這次杜偉銘是讓劉景源借了車兩人自己送過去的,順便也把做好的瓷瓶取了回來。杜偉銘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要買一頭牛或是一頭驢了,不然上鎮太麻煩了。馬是不用想了,牛在農村可以算是大件了,一般有頭牛,那就是家裡的一半財產了。去打聽了一下牛的價格,價格是從5貫到7貫不等,小牛則便宜一點,差不多是4貫左右,母牛則要貴一些。10兩銀子就是10貫錢,家裡所有的財產一共是10兩銀子和3貫錢。10兩銀子還是劉景源的,買牛就要和他商量一下了。
兩人討論了半天,覺得還是買一頭母牛比較合算,又能耕地,又能趕車,如果情況好的話說不定還有小牛犢。兩人又去了一次鎮上,買了一頭母牛,好說歹說以6貫500文的價格成交。家裡的財產也去了一半了,又買了一輛好的架子車,花了500文,總算是趕著牛車回家了。
牛拉回家,兩人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這牛住哪啊?趕緊著去了一次村長家,杜偉銘請村長幫忙找了幾個人要蓋一間牛棚,材料倒不是問題,杜偉銘答應了管飯。杜偉銘每天管的是乾飯,中午時糙米飯加兩個菜,晚上是窩頭、糙米粥或是玉米餅子、糙米粥,配上自家的橄欖菜什麼的,這飯菜在村裡就算是好的了。村裡大多數人家都是靠種田為生的,春忙剛過,地裡的莊稼都還沒成熟,都是吃的去年秋收留下的糧食,有些家裡條件不好的,這些日子能喝上糙米粥就算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