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裡從來沒有把周文和王武當成是下人、僕人。雖然他們對自己來說不能算是朋友,但是可以算是家人了。王武這次出去找水源,究竟會碰到什麼還很難講,沒辦法,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了。
王武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飯,杜偉銘做了好些菜。竹簍裡裝上吃食和水,弓箭背在身上,竹箭就插在竹簍旁邊。三人說了會兒話,杜偉銘反覆交代,如果到了第三天還是找不到水源的話就一定要回啦。王武也讓周文多幹活,要照顧好少爺。
村裡人都出來送行,帶著眾人的期盼,這些壯小夥兒出發了。杜偉銘並沒有去送行,他害怕離別的場面,景源當時離開自己也沒有去送行。
26、水源(上)
這次村子裡一共有十多個小夥子一塊兒出發,原本計劃是十個的,後來報名的人比較多,村中從中挑選了身強力壯或是性格沉穩的十五個小夥子,帶隊的是張大柱。
等待的日子顯得特別蠻長,第一天杜偉銘沒什麼大的變化,帶著周文,兩人該幹啥幹啥,整整地,做做飯。河水已經特別少了,而且靠近底部的河水帶著些淤泥並不乾淨,杜偉銘已經不用河水來做飯了。大家每天取水的時候就派王武也去取水,取來的水放在一邊等它沉澱後,就在晚上澆澆地。白天是不敢澆地了,村民們現在沒人敢再用河水澆地了,自家喝的水都快沒了,哪敢再浪費啊。杜偉銘就讓周文晚上的時候就拿水澆門前的土豆。一來水不多,二來如果被人看到就說是洗菜多下來的水。現在水都是合理利用啊,洗菜或是洗臉什麼的多下來的水,杜偉銘就澆屋後的橄欖樹,這些寶貝可也得小心伺候著啊。
家裡的儲水已經開始使用了,因為對情況不明,杜偉銘現在也不敢大手大腳的用,其實也打算過實在不行就離開,但是現在這個情況離開畢竟是不甘心的,自己剛剛在這邊立足,如果離開,前路漫漫還不知是什麼情況,離開後再回來,這邊的東西是肯定不會再留著給你的。等等看吧,下下策就是離開。
第二天,杜偉銘就在心裡不停地嘀咕,王武怎麼樣了,現在找到水源了沒,和周文兩人討論了兩句也就算了。日子還是得照過,只是做事的時候有事會有些走神罷了。
到了第三天,杜偉銘早上一起床就感覺右眼一直在跳,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啊。
“周文,你快些做早飯,吃好飯我們去隔壁村長家看看去。”
周文熬了粥,配著醬菜兩人吃完飯就一起去了村長家。
此時村長家中已經有些村民在了,大傢伙正在七嘴八舌的討論著,無非就是人怎麼還沒回來啊,什麼時候能回來,路上不會遇上什麼危險之類的。杜偉銘在旁邊聽了一會兒,其實也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資訊。
看來只有等了,現在唯一的辦法也只有等了。杜偉銘和周文告辭了,兩人沒有回家,而是去了田裡,現在正是莊稼成長的時候,陽光充足,可惜缺了水分。玉米葉子已經有些發黃了,稻子也東倒西歪的,如果再沒有水分,今天的莊稼是肯定沒希望了。
對於王武他們這次出去找水源,杜偉銘心裡也沒底。如果沒找到水源怎麼辦呢?坐等著老天下雨嗎?乾旱這種問題在現代也是沒辦法完全解決的,更何況是在這技術條件都不佳的古代呢。杜偉銘心中不停的思考著,看來還得想想其他的辦法了。
田裡轉了一圈回來,杜偉銘和周文兩人做了午飯吃過後,兩人決定去後山看看,能不能挖點野菜什麼的,順便等等王武看看他們今天會回來嗎。
兩人換了輕薄的衣衫,周文背了竹簍,小陶罐裡灌了些水,工具背好,兩人向後山出發。太陽的直射讓兩人沒多久都出汗了,村子的路上遮掩不多,都撿著在樹底下走,等上了山倒是還一些,山上樹木比較多,當然蚊蟲也就多了。爬了一段路發現了螞蟻菜。螞蟻菜本名叫做馬齒莧,是這個時間最常見的一種野菜了,因為馬齒莧的生命力極強所以也有人叫它長壽菜。蹲下去挖了許多,差不多有大半個竹簍了,兩人停了手。把螞蟻菜向下壓了壓,取了陶罐子出來,兩人喝水休息。
“少爺,你說王武他們今天能回來嗎?”
“我也不知,照事先說好的,應該就是這兩天回來了。”
“哎,也不知道他們找的怎麼樣了,水源找到了沒?”
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有的疑問,但是無人能解答,只有等待他們歸來才可能有辦法把。
“少爺,如果他們沒有找到水源怎麼辦呢?”
“看情況吧,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歸能想到辦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