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解,該姐姐竟然把親生兒子的屍體扔到路上,曝屍於光天化日之下,意思就是:郭解你看著辦吧,看看丟的是誰的人。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郭解只好釋出了通緝令。殺人兇手自知無法繼續躲藏,於是來向郭解自首,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告訴了郭解。郭解一聽大怒:“殺得好!應該殺!我外甥原來是這樣一個混蛋!”郭解放走了兇手,回過頭來親自操持外甥的喪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郭解不再像年輕時那樣不問青紅皂白地亂殺一氣了,在他看來,那根本就是不入流的遊俠。現在的郭解成熟了,義字當頭,明辨是非,慢慢成長為一代大俠。
因為名聲響亮,郭解不管到哪兒,人們都非常尊敬他,也可以說是害怕他。可是有一次,有個人居然叉開腿坐著,傲慢地看著郭解從眼前走過。郭解的朋友看不過去了,想殺了這個傲慢之徒。郭解趕忙制止說:“我在這兒住了這麼多年,居然不被人尊重,肯定是因為我自己的道德修養還不夠,那個人有什麼罪呢!”郭解私下囑咐相熟的尉史:“我很關心這個人,輪到他服勞役的時候,請你多多關照,免了他吧。”有了郭解的這句話,每次服勞役的時候,官吏都不去騷擾那個人。那人很奇怪,私下裡打聽,原來是郭解在暗中庇護他,於是慚愧至極,上門向郭解負荊請罪。
郭解為人謙和,像所有的黑社會老大一樣,從來不和官府發生正面衝突,而且出入縣衙門的時候不敢乘車,以示恭敬。即使到別的郡國替人辦事,能辦成的事情一定把它辦成,不能辦成的也要儘量讓雙方都滿意,然後才敢上致謝的筵席。雒陽有兩個結仇並互相尋仇的人,當地的黑白兩道調解了無數次也調解不了,有人請郭解出面。郭解選擇了一個深夜去見仇家,仇家看在郭解的面子上勉強同意和解。郭解就對仇家說:“聽說很多人都調解不成,你現在給我面子,但我不能越俎代庖,讓他們沒法做人啊。請你在我走了之後,再讓他們來調解,你再給我一個面子,就聽從了他們的話吧。”於是郭解連致謝的酒席也不吃了,連夜撤離,不讓人聽到一點風聲。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朝廷要把富豪都遷徙到茂陵去,郭解的家庭財產不符合三百萬的富豪標準,可是遷徙名單上卻有郭解的名字。大將軍衛青出面為郭解說情,漢武帝可不是傻瓜,說:“一個平頭老百姓,竟至於讓將軍說情,他家裡窮嗎?”於是遷徙郭解。當地主張遷徙郭解的官吏是縣椽,他是楊季主的兒子,郭解哥哥的兒子為了報復,砍了楊縣椽的頭,楊家遂和郭家結了仇。
遷到茂陵之後,當地的黑白兩道爭相結交郭解。這時,有人又殺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去朝廷告狀,居然在宮門外被人殺了。漢武帝親自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亡到了臨晉。臨晉的籍少公不認識郭解,郭解透過關係,託籍少公幫助自己出關。出關之後,郭解繼續逃亡到太原。一路之上,郭解都把自己的行蹤告訴收留或者幫助他的主人家,免得人家受牽累。官府追蹤到籍少公,籍少公自殺,於是失去了郭解的線索。過了很長時間,終於抓到了郭解。
郭解下獄之後,事情還沒有完。在郭解的家鄉,有位儒生陪著前來調查郭解案件的官吏閒坐聊天,郭解的朋友稱讚郭解,那位儒生卻不屑地說:“郭解乾的都是作奸犯科的壞事,怎能稱得上賢士!”就因為這一句話,郭解的朋友殺了儒生,割了他那條惹是生非的舌頭。主管的官吏以此事給郭解定罪,可是郭解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殺人兇手也逃得無影無蹤。於是官吏奏呈郭解無罪。可是御史大夫公孫弘卻上奏說:“郭解一介布衣,卻任俠行權,睚眥必報,他雖然不知道這件事,但他的名聲都能殺人,此罪甚至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應當判他大逆無道之罪。”
謙虛的遊俠郭解的人生之路到此戛然而止,而且被滅族。
【個性點評】
看看人家漢朝的黑社會老大,放在今天,簡直可以做全社會的道德楷模。看來,不管是白道黑道,最重要的都是“以德服人”。
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郭解一生並沒有幹什麼惡貫滿盈的壞事,所有的“壞事”都是郭解的門客或者是仰慕他的名聲的勇士乾的,這就是郭解的一“奇”,奇在僅僅依賴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的名聲就能讓人為他亡命。用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來比擬,郭解就是金面佛苗人鳳,替郭解殺人的那些人就是一夜奔波三百里取苗人鳳仇人首級的胡一刀。
韓長儒:口才是第一生產力(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現代的觀點,在古代,口才則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