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熱血激盪,交口結舌…
第九十五章 遷墳
林崢的家就在炎帝陵附近,他回來的時候,是無論如何要拜一下炎帝的。莊裡村的長輩們聽說林崢回來,都擠進了林崢那個破敗的家。泥牆黑瓦,冷鍋冷灶的林崢正襟而坐,聽他們侃侃而談,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的身邊則是苗巧鳳陪伴著,香車美女,引得無數人的豔羨。
林崢父親的墳在丹河谷裡,雖然風景很好,但地勢很底,且是在背陰之地。許多年沒掃墓的原故,使的墳上蒿草老高老高的。鄉里的人都說林崢能夠發跡,就是因為他父親墳上的草長得正長得綠。但林崢卻不然,他不會忘記,當年父親之所以會葬在這裡,是因為他給林家丟了臉,所以他沒有進入族墳。這次回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遷墳。
他已不屑將墳塋牽入族墳,而是在羊頭山至高處找了一個風水好的所在。他要太陽照耀莊裡村的第一縷陽光,首先灑在他父親的墳上。
雖已是初夏,但高平的夜還是那麼的涼,林崢跑在雨布打成的棚裡,為父親守靈。棚頂碗粗的竹竿上綁著兩隻礦燈,白刷刷的燈光,映得墳頭一片雪白。風呼呼地吹著,林崢便覺得有許多涼意了。
十年,他在外面闖蕩了整整的十年,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他從鄉親們豔羨的眸光中得到了揚眉吐氣的快感。可父親呢,已然靜靜地躺在地下的棺槨裡。身欲養而親不待。林崢的心頭禁不住酸楚起來。
山下的人家的燈或是電視的依然在黑夜裡閃著光,使他禁不住想起許多往事來。他總記得在一個個暗夜裡,他的父親是如何的託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家裡的。他更記的,父親睡的時候,他的燈從來都是亮的。他曾問過父親,為什麼睡覺的時候,總是亮著燈。父親的臉上總是露出疲憊與驚悸的神情,井下待久了,很有一種變成了鬼在地獄裡遊蕩的感覺。出來了見了光便捨不得讓它的滅。因為這燈光,可以讓他知道他還活著。
想到此,林崢的鼻頭酸楚起來。這也是為什麼他會把父親的墳選在這裡的原因。父親是希望見到光的。而丹河谷是絕難見到光的。且是窪底,逢到雨季,墳就會被淹的。那時候父親一定會又溼又冷。所以林崢一定要找個高處安頓父親,讓他不再被水泡,讓他不再感到冷。
碑前的供品,除了果品,便是鮑肚魚翅。這些他已然覺得無味的東西,卻是父親當年不曾嘗過的。他吃的最多的便是蘿蔔白菜土豆粉條,能吃頓牛肉,已然是頂級的享受了。那是要父親領薪水的時候,才能吃的,但也不多。
他們最常吃的便是村裡麵館的刀削麵,白花花的麵條上,放了蔥花和肉絲,加了些調味,便有十分的溫香來。那個時候,他何曾想過他會有今天的風光。然而父親卻是永遠的走了,這個時候,他真的希望人死了真的能夠留下靈魂來。讓父親的魂魄能能飄到這裡,聞一聞這些供品的氣味也是好的。
風呼呼地吹著,墓前燃盡的錫箔的灰燼,便被風吹散吹飛。林崢禁不住流下淚,父親是你嗎?然而回答他的只有暗夜裡的飈。林崢撲倒在地上,痛哭流涕。他很有以命換命,用他的命換回父親的命來的強烈想法。
他悲,他泣,他不能忘記父親在燈下寫東西時的情形,在寒夜裡,他守在桌前在稿紙上寫下一行行的字,手冷了,便去搓便去哈。但是他用心血鑄就的東西,並沒有給他帶來名和利,相反得帶給了他更多的苦與哀。他更因此而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也成了迂闊的代名詞。
那時候,當別人在他的後面指指點點議論他的父親:“聽說林崢的老爹有寫東西了,嘿…”他也常有一種羞辱的感覺。那種感覺令他對父親也萌生出氣惱來。別的父親都在賺錢養家。而他卻要想盡辦法撈錢養活父親。
這令他生出計多的不滿來。然而當父親動情的誦起:“綠柳迎風飄飛絮,吹開人間四月花”時,林崢便禁不住流下淚來。
父親註定是個苦命的人,他所有的精神寄託便在詩詞紙張間,一句靈感飄動的詩句,一段精彩的小說,便能讓他心滿意足。既便是他下了煤井,也從沒停下創作。文學的路原本就很艱辛,走出去便名利雙收,海闊天空,陷進去,便生不如死,經受著西緒福斯那般往來輪迴的痛苦。
父親沒有走出去,卻也沒有陷進去。他並不在乎自己的作品是否發表,是否被人認可,他只是將心中最深處的東西寫出來,去撫慰自己,去撫慰不可獲知的某一位精靈。林崢也是在寫了《股色》之後,才體會到父親的艱辛。
這些天,他很是整理了父親的遺物,其中很有一些作品是能和那些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