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2/4 頁)
停留兩天,因為王易所提議的事,停留的也延長了,直到十天後,御駕才從薩水邊啟程,繼續北行。
從平壤出發一個半月後,御駕大軍再次抵達遼州。
成為遼東最大城市的遼州如今已經完全沒了戰爭的景象,秩序井然,認同大唐統治的百姓將留在這裡,與其他一些準備遷移到這裡來的漢人雜居,一些不安份的人,已經被先一部遷移往內地,他們將和戰爭中的俘虜一道,打散安置在大唐的內地。所有人都,在安東這片土地上,不只遼州一地,其他諸城也將會慢慢平靜,最後終歸和內地的州縣一樣,出現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
接到李世民命令的李世勣,已經令手下的幾員將領率一部人馬押著俘虜和內遷的原高麗百姓往幽州方向行進了,李世勣率一部人馬在遼州迎接李世民的御駕。
抵達遼州之時,已經是九月底,遼東進入了冬季,天氣變得寒冷了。
因事先做了準備,在足夠數量的冬衣運到遼東來,大部的將士都能換上禦寒的冬衣。
此次征戰中,繳獲的糧食數量頗巨,以大概的估計,即使內地不往安東境內運糧,只以存糧就可以供駐守的大軍吃上兩年還要多,再加上駐軍將在安東進行軍事屯田,至少幾年內糧食問題不要擔憂,因此在往遼東運送的物資中,糧食的數量並不多,大多是武器、衣被等其他軍需物資。
在王易任兵部shì郎的幾年內,大唐軍隊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後勤供應已經建立起來,在這次戰時候也充分發揮了作用,接下來也將為大唐穩固佔領安東,及以後的征戰,繼續發揮作用。
御駕大軍在遼州停留了三天,繼續往西行進,踏上歸程的路。
這次出征高麗的十四萬軍隊,除八萬人左右班師回朝後,剩餘在六萬左右人馬都留在安東大都護府內,這也是大唐在新置領地上留駐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六萬唐軍將士,還有數量不少的被改編的原高麗軍隊,被打散安置在留駐的大軍內,若以實際論,安東這片土地上,被稱作“軍隊”的人馬數量超過了十萬。
有十多萬人馬駐守在安東,還有蘇定方這位有頭腦的將領在,李世民可是放心歸去的。
經平州、營州、幽州、定州,在從遼州出發近一個月後,班師的大軍抵達幷州。
在這個李唐的發家地,大軍再次停留數日。
李世民率群臣在幷州舉行了一些列祭祀的活動,將大捷的訊息告慰先祖。
已經是嚴冬時節,從幷州出發後的第三天,寒『cháo』來襲,天降大雪,大軍冒雪繼續前行。
所幸後勤供應充足,所備的禦寒衣服足夠,因凍餓而死的軍士基本沒有出現。
十二月初五,大軍終於冒雪抵達離長安城約四百餘里的蒲州,在這裡大軍再次停留。
太子李治率領留守長安的房玄齡等百官,到此迎接李世民所領的凱旋大軍。
又是諸多的儀式,大軍停留了三天後,冒著嚴寒繼續西行,終於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抵達長安。
能在過年前抵達長安,這是包括李世民在內每個人的心願。
從平壤出發,大軍足足走了近四個月,這一路的艱辛,自不用說,在看到長安城高大的城牆出現在面前時候,許多人jī動的流下了淚。
“長安,我了!”看著視野中出現的長安城的高大城牆,王易也很是jī動!
出去差不多一年了,終於歸來,而且還立下不小的軍功歸來,想著以後的日子,可以在府中天天陪著妻兒們歡樂,王易打心底的高興。
他希望這次戰役後,再也不要出征,大唐已經足夠強大,外敵其他沒有人,接下來,他想過安逸的生活了,過那種不需要做事的舒適日子…
第一百零二章長安,我回來了
第一百零二章長安,我回來了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黃昏前面寫的《泱泱大唐》
第一百零三章 另一個戰場
∷書哈小說罓:小說罓∷
第一百零三章另一個戰場
在長安城外,舉行了隆重的凱旋及獻俘儀式。(更新本書最新章節)
皇帝御駕親征,班師回朝,凱旋儀式的規格可不是一般將領出徵可比的。
所有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員,包括親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被要求出席,數以百計的文武官員,在寒風中排成隊,迎候在明德mén外。
天氣雖然寒冷,但聞知訊息後來看熱鬧的人還是很多,明德mén外那一大片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