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7 頁)
得酣暢淋漓,琴音中既有柔腸百結又有殺伐之聲,彷彿能瞧見高祖的鐵馬金戈、豪氣千幹,唯一不足便是在最□□處琴音有凝滯之感,可能是剛才落水時手臂處還是傷到了些。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梅皇貴妃在臺上連讚了兩個“好”字。
趙黛雲盈盈下拜,聲如黃鶯出谷:“多謝皇貴妃誇讚,奴家惶恐。”
“這不是趙太尉家的姑娘嗎?”梅皇貴妃笑道,“才這麼點日子不見,標緻得都快讓本宮認不出來了。”
趙家是梅皇貴妃的孃家表兄,趙黛雲一臉羞澀地恭維:“皇貴妃娘娘也越發年輕了,和陛下站在一起真是龍章鳳姿,令人仰慕。”
這話梅皇貴妃顯然很是受用,笑著對盛和帝道:“陛下瞧瞧,一名女子居然能奏出這樣有氣度的曲子,實在難得。”
盛和帝剛過不惑之年,眉目間還能瞧出年輕時俊朗的影子,他慵懶地靠在椅背上,側身問道:“昀兒,你覺得呢?”
除了太子楊湛因為體弱多病沒有到場,其餘的皇子都在紗帳裡,包括四皇子楊彥和皇貴妃所出的三皇子楊皓。景昀雖非皇子,卻居然也陪在聖駕之側,榮寵可見一斑。
此話一出,梅皇貴妃的臉色微變。
景昀躬身答道:“趙姑娘琴技高超,臣難得一聞。”
趙黛雲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柔聲道:“上回在書院得景師兄教誨,悟出了人生在世當以國以民為先的道理,我雖只是一名小女子,思慮數日後也得益良多,習琴有如神助,便以這一首陽關曲遙寄高祖風采。”
底下的餘慧瑤湊到了寧珞的耳邊,咬著牙小聲道:“這人真是不要臉,到了現在居然還說得出這種話來勾引景師兄。”
一股惡氣在胸口徘徊不去,寧珞霍地站了起來,原本想韜光隱晦的念頭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只是她並沒有入選琴技之比,要指望誰去壓趙黛雲一頭呢?
紗帳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大夥兒回頭一看,只見寧萱面如死灰地站在那裡,指尖抖得好像篩糠一般:“大伯母,我……我比不了琴了。”
前一世時,年少的寧珞並未在琴技上浸淫太多,一是她天生喜愛書畫,在那兩項上花費了很多精力,二是因為寧萱擅琴,寧珞並不想和她一爭長短。
後來成了瑞王妃後,楊彥負心薄倖,趙黛雲步步緊逼,寧珞咬牙撐了很久,最後父兄的死徹底擊垮了她,以至於滿腹悲憤和憂傷無處排解,只有琴聲能開解一二,她原本便天資聰穎,到了最後,她的古琴幾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擅長江南小調。
坐在花臺上,寧珞深吸了一口氣,屏息凝神,腦中的思緒飄到了前世。
父親被逼納妾後,母親便冷了心,一直記掛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臨死前哼著江南的小調閉了眼睛。
那一首小調,一直在她腦中揮之不去,讓她即悲傷父母那段真摯濃烈卻最後還是不得善終的感情,又感慨自己錯付的一生。
“錚”的一聲,寧珞撥了一根弦。
今日她彈的便是那首前世彈奏了無數次的江南小調。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
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
何況自關情。
……
這是一首寫江南柳的小詞,被不知名的琴師譜了曲,在江南廣為流傳,曲子原本十分簡單,寧珞花了一番功夫將曲譜重新研習,添入了很多她自創的曲調,變得更為繁複。
小曲一氣呵成,十指在琴絃上勾剔抹挑、吟糅往復,隨著悠遠清亮的琴聲,一曲江南風情圖在眾人面前徐徐拉開。
彈到一半,曲聲漸漸幽怨纏綿了起來,彷彿可見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在春柳下和心上人依依惜別,遠處只餘月色如鉤,一腔情絲化作看不見的月光,纏繞在離人的心上。
一曲罷了,寧珞靜靜地坐在花臺前,眼中隱隱泛起水光,思緒幾乎不能從琴音中脫離。
繁花簇擁下,餘音嫋嫋,一名身著丁香色繡蝴蝶荷葉裙的少女眉目中帶著輕愁,容色絕美,眸中閃爍著碎光,迷茫地落在不知名的光點處,琴、樂、人幾乎合而為一,令人沉醉。
“叮噹”的一聲,有人的茶盅落在了托盤上發出了脆響。
寧珞驟然回過神來,起身致禮,偷偷看了一眼景昀,見他眼神茫然,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不免有些失望。
“這是……”盛和帝瞟了旁邊的景昀一眼,開口問道。
“這是寧臻川寧大人的女兒。”有宮人附耳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