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3/4 頁)
這裡支撐一個月是不成問題的,而他分析一個月後,便是大青山困頓的局面得以化解之時。
李承訓出了公主的宿洞,沒有去中軍大帳,而是先去找了出塞鷹,他還得說服四鷹空手而回,這便不好辦了。
之所以來找出塞鷹而不是金鱗鷹,是因為女人畢竟相對於男性更加的感性,更容易被敢動說服,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女人通常心腸軟,就好似看苦情戲,十個女人有九個半會哭,而男人常常不屑於顧。
其實是在四鷹中,他與出塞是最不熟悉的,因為對方是女人,自然不好交往,但是這不妨礙二人的神交,就是那不需多言,多看,彼此欣賞、敬重,若有事情,肯定會義無反顧的替對方辦事,從出塞鷹捨身救紅娘便可見一斑。
出塞鷹比李承訓要大上十幾歲,眼看是奔四的人,看起來卻好像三十幾歲一般,風華不減,至於她為何至今未婚,其他三鷹也不甚清楚,只是知道她拜師之前有過一段慘痛的情感經歷,而發誓獨守一生。
“鷹三姐,無名拜訪,不知是否方便相見!”李承訓站在出塞鷹的宿洞門口,未用門口的守衛回報,自己開口揚言。
藏兵洞的小洞多如牛毛,李承訓挑選了一個洞府集中的區域給眾人居住,而每個坑道里都會有兩個守衛值守,這些值守的人都是阿大率領的女子衛隊的,而能打仗的壯漢都被派到外面防守關隘去了。
隔了一會兒,便聽到出塞鷹的應答,請他進去,一旁的守衛便推開了宿洞門口安裝的簡易大門。
李承訓整理衣裝,踏步而入,僅僅是用了一刻鐘他便嘴角帶笑的從裡面出來了,對於女人他向來是有辦法的,時間不用太久,他也沒有太久的時間,因為藏兵洞中軍大帳中還有人在等著他謀定後計呢。
李承訓說服出塞鷹的理由,一個是情,他對公主撇舍不開的情意,寧遠同生共死,也要不離不棄,一個是義,絕對不能把兄弟們仍在火線上,自己臨陣脫逃。他立誓一定會回帝都,最遲三年,無論是否功成名就,他都會回帝都親自向皇帝請罪,並當場以血寫就一封書信,請她先轉交給李世民。
夜幕已然降臨,藏兵洞內一些不重要的高地和關隘上都燃起了火把,那不過是為了誤導唐園中官軍的擺設,那裡不僅沒有守軍,有得只是陷阱和暗夜中亂箭穿射的標靶。
相反,在這些光亮的不遠處,山石後,暗道中,卻藏伏著大青山的兄弟們,他們個個精神飽滿,嚴陣以待,因為仗打到這個時候,雖然步步後退,卻未損失一兵一卒,每個人的心裡似乎都有了主心骨。
參戰的兄弟們自己心裡都有一本帳,他們估算了一下,官軍現在的死亡人數至少過千,雖然對於數萬大軍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但大青山的損失可為是零,若不是山鬼不聽指揮,擅自行動,他們將是以零傷亡的代價,殲滅了上千官軍。
取得這一戰績,完全在於李承訓的作戰策略,從開戰至今,他便和部下們講得很清楚:整個大青山防守戰的目的是以消耗對方實力為主的游擊戰,其主要戰術是收縮防守,絕對不與敵人做正面衝突。因此,每一個據點看似失守,其實都是有預謀的捨棄,達到了消耗敵人的目的便是成功的達到了目標。
與此同時,自己的地盤的確是大幅度縮小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他們的人員太少了,根本組織不起大面積的防守,若是強打陣地戰,很容易被官軍包了餃子。
如今退到了藏兵洞,他們已經退無可退,但在這裡卻是最適合小部隊機動作戰的地方,賈維若把大軍引進來,反而會吃虧。
因此,大青山的馬賊們從上到下,個個都有信心在這裡在狠狠的敲擊一下官軍,更重要的是大將軍已傳下話來,說這一戰仍保兄弟們全身而退,這如何不讓大家信心滿滿?
這些馬賊們雖然文化不高,覺悟不高,但他們從將領清晰的指揮思路,以及愛兵如子的家長情懷中,已經感受到了大青山的馬賊隊伍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在不自覺地發生著變化,或者說他們都在漸漸的覺悟,從馬賊蛻變成戰士的覺悟。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軍帳議事
李承訓進入他在藏兵洞設立的中軍大帳中內,月色瞬時被遮擋於洞外,他感覺眼前更黑,同時耳聽得裡面甲冑聲響,引得他心中微微震動,非是因為這些人起身相迎,而是從他們甲冑不離身的情形,便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把自己當做一個兵了。
還急得當初剛把這些盔甲從萬馬堡搬到這兒的時候,大青山上的馬賊沒有一個肯穿戴的,不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