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第2/4 頁)
我們美國人的糧食,去養活那些美利堅的侵略者,我無法容忍,所以我們要反擊,將他們打回海岸線,甚至……消滅在沿海地帶。我堅信,除了我們英國人和美國人,沒有國家可以再上演超級大撤退,除了敦刻爾克,除了卡薩布蘭卡……”
冷場……在杜魯門激情昂揚的發表了一番演說之後,在所有人都低下頭以示對總統白痴行為的無奈之後,他才反應過來:他所舉的兩個例子,英國已經投降,在分家之後英格蘭和蘇格蘭都加入了大聯盟;而另一個例子……卡薩布蘭卡多國部隊越洋大撤退的指揮者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已經宣佈加入美國工人黨,成為了工人黨副主/席和武裝力量副總司令。換句話說,盟軍只是一群侵略者,而工人黨武裝力量,才是可能取代合眾國統治階層的真正敵人。
何況,沒有人在這個時候,還會相信美軍可以將盟軍打回內華達山脈以西,更不用說什麼“消滅在海岸線!”
是的,戰爭史上,兩次最有名的大撤退都是英、美人導演的,可問題時,漢軍用得著那驚險的大撤退嗎?人家有那麼狼狽的時候嗎?就連總參謀長布萊德雷也皺著眉頭,很明顯,總統交給他的,根本就是一個幾乎接近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前一階段在美軍卡內森所取得的勝利,讓白宮的政客們再次自欺欺人的堅信“上帝保佑美利堅,熱愛自由的美國人民一定可以打敗萬惡的法西斯軍隊!”
可布萊德雷很清醒,美軍根本沒有徹底擊敗盟軍的實力。因為盟軍並不僅僅是已經登陸的五百萬,在英國,在亞速群島,蔣雲志指揮盟軍歐洲叢集早就虎視耽**國的東海岸,而在成員已經達一百多個的大聯盟,漢皇想要再動員出幾百萬軍隊,簡直是易如反掌。不要忘記了,還有個人口眾多的新華根本沒派軍參戰呢。
用防禦戰拖住盟軍進攻的步伐,等待“終極末日武器”的出世,這應該是美國目前最可能也是最靠譜的戰略。
抬眼望了望已經冒汗了的總統,布萊德雷上將聳了下肩,“恐怕總統也只是向其他表明一個態度,在他的心中,早已經將全部希望寄託於‘曼哈頓工程’了。”
畢竟,“曼哈頓工程”還是一個絕密計劃,就算是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的這十幾個人中,知道“曼哈頓計劃”存在的也不超過三人。總統必須要在這個時候,表現出堅定的抵抗決心,否則,就算是末日武器出世,美國在付出慘痛的代價後贏得戰爭,但失去民心的總統,也無法在下一次大選中獲勝。
美利堅不是大漢帝國。漢皇可以長遠佈局,但美國總統則必須在任期內做出成就,至少是取悅選民……呃,選悅其背後的財團。
布萊德雷很是理解,即使以前不甚明白,在老同學艾森豪威爾秘密轉過來的幾封勸降信之後,也對美國的政治有了更深的認識。
但看透不等於背叛,漢人有句古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就算合眾國的政治再骯髒,這美利堅畢竟是自己的祖國。
“我為忠誠,你為理想,也許有一天我們相會於戰場,那將是上帝的安排。”布萊德雷給艾森豪威爾的回信,只有這一句。
“高速公路衛兵”,一個新的作戰計劃迅速在美軍陸軍參謀聯席會議中被制定出來。這個計劃的核心詞語就是“反擊”,利用第一次卡利森戰役之後,盟軍相對沉寂的時期,集中力量,在內華達山脈北部高速公路地區對盟軍發起大規模反擊,奪回西線戰場上的主動權。至於最終目標是將盟軍推出內華達防線,還是打回沿海地區,甚或是逼迫盟軍上演一出“舊金山大撤退”,總參謀長布萊德雷上將並沒有在計劃中給出明確指示。
美軍第12集團軍群、第3集團軍群以及加拿大的6個師,總共三十二個師的美、加聯軍在內華達州的奧斯汀迅速集結。
對於美軍的集結,盟軍方面,在5月初時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葉帥在給漢皇關於西線戰役形勢的報告中,比較樂觀的表示:“雖然我軍並無較大進展,但所有戰線上的美軍,都只能疲於防守,他們並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或是進攻戰。”
隨後的戰爭程序證明了“百戰軍神”葉為洵,低估了美國人的決心。但“曼哈頓計劃”無論是在美軍還是大漢方面,都處於最搞保密階段的時候,葉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也情有可緣。
相隔不足一百多公里,雙方的大軍在自顧自的按著自己的戰略部署而調動,他們都在為下一階段的進攻做著準備。
第二次卡內森城之戰,在陰差陽錯間註定將是一場矛與矛的對攻大戰。
麥克阿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