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3/4 頁)
展為人類帶來的福祉。‘地球屬於生活在陽光下的所有人們!’難道美國人不是嚮往自由與民主的嗎?是誰將熱愛自由與民主的美國變成了戰爭的源頭?是誰發起侵略鄰國,將爭奪霸權的戰火引到美利堅?是誰因為屠殺印第安人,遭來漢軍復仇的怒火?我們要認識到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美國人民應該也敢於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韋伯在格蘭德河河畔的三河城面對著數萬美國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做了名為《美利堅不需要戰爭》的著名演講。嗯,相當相當的著名。
當然,是臭名昭著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反正,被墨西哥軍警嚴密控制的演講現場,掌聲與罵聲同鳴,鮮花共雞蛋齊飛。
隨後,“山姆大叔”乘專機飛赴大西洋彼岸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首都倫敦,在劍橋花園古堡與歐洲盟軍總指揮蔣雲志元帥會晤之後,又搭乘大漢皇家海軍的興霸號重巡洋艦前往愛丁堡。
在蘇格蘭王宮的荷里路德宮,溫莎大公等待已久。在溫暖如春的壁爐旁邊,一同等待的還有另一位美**官,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陸軍中將。
作為艾森豪威爾在西典軍校時期的同學和摯友,由布萊德雷中將出任多國部隊的談判使者並不出人意料。
愛丁堡三人會談的內容,在後世,也是極為機密的存在。但在論及北美大陸史時,有很多學者都習慣性的將內容未知的愛丁堡會談稱為“北美大陸歷史轉折點”,將其與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並稱為改變美利堅歷史的三大歷史事件之一。因為正是愛丁堡會談,開啟了美國又一次內戰的序幕。
在很多後世的美國人看來,這比北美大陸遭到漢軍侵略和戰敗歸還墨西哥土地更讓人難堪。即使是在幾十年後,美利堅民主主義共和國與美利堅聯邦再次合併,也無法掩飾那一段恥辱的歷史。
第375章 受阻希拉河
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
在結束“侯喜”行動的第一階段作戰之後,盟軍令人驚訝的挺進速度突然受到了遏制。美國大兵們如突然開竅了般,變得會打仗了!
在南線希拉河和菲尼克斯城的攻防戰中,堅持不向後方撤退的麥克阿瑟上將,指揮美國陸軍在空軍的強勢反擊下,居然還將戰線推過了希拉河,逼迫盟軍後退了三十公里有餘,幾乎退過了墨西哥境內。這在1943年年底的北美戰場上,是不多的可以讓美國人稱道的一場戰役。麥克阿瑟也因為保住了自己西海岸戰區總司令的職務。
盟軍在諾加萊斯出發的南線中路軍,以王鐵漢上將指揮的幽州軍團和東瀛第2軍團為主,還有一些墨西哥軍隊,總兵力達到了40萬。11月11日,“侯喜”行動總攻開始,幽州軍團的炮兵師在兩個小時內,向美、墨邊境線上的美軍陣地打出超過一萬發的炮彈,隨後又以裝甲部隊為先導,快速突破攻進亞利桑那州境內。在計劃中,幽州軍團的目標就是直取麥克阿瑟的司令部駐地菲尼克斯,打亂西部美軍的通訊和指揮。
為此,皇家空軍派出了兩個飛行師協同幽州軍團作戰。一百六十架各型號“威龍”對地攻擊機將幫助裝甲部隊首先解決掉美軍的重型坦克。
但是很明顯,無論是親自出任“侯喜”行動總指揮的漢皇陛下,還是整個盟軍指揮部包括葉帥、雲帥等人,對於美軍空軍的作戰能力都有些低估了。
美軍前總參謀馬歇爾早在兩年前就指出:一旦多國部隊在非洲有失,那麼接下來的就一定是大不列顛保衛戰和北美保衛戰!
雖然,在羅斯福逝世後,馬歇爾在美軍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其卓越的戰略眼光還是使得“北美保衛戰”的說法引起了白宮和國會的重視。
所以,即使在大不列顛戰場上,多國部隊沒有制空權的窘狀是一窘再窘,但美國依然沒有將自己的海、空軍繼續增援歐洲。
“死道友莫死貧道!”這句話美國人更懂。而且在非洲戰役之後,美國的戰機儲備不減反增。在得到英國的雷達、頭盔瞄準等技術之後,美國的多款戰機火速投產。f…107終極佩刀、f…108輕靈、f110密特拉……
這些先進戰機的效能,被美國空軍評估為“基本趕上並區域性超越漢軍現在的主戰戰機。”但美國人沒有人大張旗鼓宣揚自己空軍戰力的上漲,而是繼續加緊張生產這些戰機,默默的為即將到來的本土保衛戰蓄力。
大漢軍情五處在戰前也曾就美國的新式戰機做過重點彙報,但也許是陛下對於基地生產的領先於歷史上數代的空軍機群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