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4/4 頁)
以傳家的古代,土地的重要性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普通老百姓都明白,有了銀子要趕緊買地。這些當官的難道還不清楚?所以如果江夏一下從土地著手施政,那恐怕還是會有不少官員會遭殃。
如今江夏一開始就問大明寶鈔,說實話這樣滿朝文武對江夏的好感提升了不少。
因為歷代執政的官員,哪個不是從吏治和土地、賦稅這三者著手的?原因無它,只因為這三者最是容易出政績,也最快見成效。
吏治一查,貪官一生的財富便被查抄,國庫要不了多久就會變得充盈。土地、賦稅一改,那銀子也是滾滾而來。
楊一清看了江夏一眼,回答道:“回稟大人,如今大明寶鈔已經不再發行,民間通兌,大約十五比一。”
“十五比一?”江夏點了點頭,其實這個資料他是知道的。
十五文錢的大明寶鈔,只能兌換到一文錢銅錢。而這樣的兌率,民間還鮮少有人願意兌換。
當然,若是低於十五比一這個兌率,持有大明寶鈔的人也不會願意兌換,因為兌換下來沒有什麼意義。
江夏想了一下後,點點頭:“好,沒什麼事了。若是各位也沒什麼事,那今天的朝議就到此為止吧。”
“是!”百官回應。
然後江夏轉身,面相朱載江。
朱載江身旁的太監高聲喊道:“退朝!”
“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江夏只是當著百官問了一句大明寶鈔的事,然後沒有多說什麼。但是百官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覺得江夏很厚道。
一項重大的施政舉措,自然不可能是江夏一個腦袋一拍就開始推行的,而是得經過反覆商議,論證,經過各方各部同意以後才能施行。
江夏在朝上故意詢問楊一清,其實就是在給朝中的文武百官遞信,告訴他們他下一步準備拿大明寶鈔做文章,讓他們又一個心理準備。
能夠站在太和殿上的人,哪一個不是人精?江夏如此明顯的暗示,他們自然明白。
百官退走以後,江夏他們六個人照著慣例自然得陪著朱載江一起到乾清宮議事。
其實程式跟之前的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江夏的椅子變得寬大華麗了一些,同時位置擺在了朱載江那張龍案下面,位置乾清宮正殿的中間位置。
將這的左手邊坐著的是李東陽和楊一清,右手邊則是楊廷和、王瓊、夏淵明。
大家先是十分快速的把方才早朝時沒能決斷的事決斷下來,然後便等著江夏主動提及大明寶鈔的事。
果然,奏摺批閱決斷完畢以後,江夏開口說道:“各位,我準備重新發行大明寶鈔,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大明寶鈔已經廢止,大人重提此事意欲重開,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