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相對沉默了一會兒,就聽外面丫鬟來稟,說是苗氏甄氏過來看蔣氏。
幾人只好強打起精神應付,這個話題也就暫時被打住了。
後來九姐兒又去延壽堂看李太君,然後蔣氏孃家的嫂子嚴氏並那嫁到江南去的英娘,還有八姐兒又過來看蔣氏,也就沒有機會再說這個話題。
吃過午飯後,蔣氏服過藥後休息了,九姐兒又和十姐兒幫著苗氏甄氏處理了一些家中事務,後來看天色不早了,也就打道回府。
回到楊家,自然是又累又疲憊,本想休息一下,但這時青杏卻領了楊凡過來。
“你沒跟著王爺去?”九姐兒驚訝的看著楊凡。
“自然是去了,不過王爺半路上買了一套字帖,讓小人給王妃捎了回來。”楊凡道,一邊說著,一邊遞上一套裝在精緻的檀木盒子裡的王羲之字帖。
九姐兒一愣,但還是將那字帖接了過來。
楊凡走了以後,九姐兒便將那裝字帖的盒子開啟,想要將那字帖取出來看看。
但開啟的一瞬,卻不由再次愣住。
“王妃,怎麼了?”恰好那翠翹端了一個托盤進來,立刻好奇地問道。
“沒事。”她立刻將那盒子蓋上,然後對翠翹道,“你讓人都下去吧,我想練會兒字。”
翠翹也知道楊國豐捎回來字帖的事,自然不疑有它,放下那托盤,先將眾下人打發出去,然後自己也告退了。
這時九姐兒才再次開啟那盒子,默讀上面那遒勁有力,卻又前言不搭後語的兩行大字——
上旬南方几個村落時疫猖獗。
慧能大師普度眾生。
讀完一遍,她又讀一遍,然後……笑了。
昭和十二年初夏之際,大越朝東南青陽一帶的多個村落因為洪澇誘發了嚴重的時疫,雖然局面並不是不能控制,但卻因為傳播速度之快、擴張範圍之廣,感染人畜之多,並且有大量的死傷,依然在舉國之內形成了談之變色的效果。
隨著天氣漸熱,那時疫也漸漸輕緩,朝廷也隨之放鬆了對青陽一帶的監管,這樣的結果就是病原體外流,其他北方的城市和村落也出現染上時疫的例子。
汴州城,作為大越朝的都城,各方各面集中、人流量最大最盛之地,自然也不能倖免,城中近日就傳出有兩家的人因為感染了時疫被送到城外別院或莊子上的事。
其中一家是某個富戶的大老爺和他身邊的僕人小妾。
這位大老爺特別愛吃飛禽,卻不想購買來食用的鴿子是南方來的,帶著病原,所以這位大老爺成功中獎,連同他近身的人,全部被送到城外別院。
而另一家則是個十四歲的妙齡小姐,還有她身邊的一種丫鬟婆子。
因為這位小姐身邊缺人手,府上便讓牙婆子買了兩個丫頭進來,其中一個丫頭聰明伶俐,那位小姐便破格讓她過來屋裡伺候,卻沒想到這個丫頭竟然是青陽那邊逃過來的人,並且攜帶病原,到了府上三天就發病了,自然這位小姐還有她屋裡的人全部被傳染,然後全部送到莊子上。
那位富戶老爺眾人並不清楚姓甚名誰,但這位小姐眾人卻都知道,原因就是她是汴州城寧平侯府的十小姐,名門權貴,這位小姐又才貌雙全,自然就名聲響亮……
“好了好了,別哭了,老三媳婦,小十的病又不是沒得治了,你這是幹什麼呀?”延壽堂裡,李太君一臉不耐又無奈看著下面那哭哭啼啼的蔣氏勸道。
“是啊是啊……”一邊的苗氏和甄氏也附和道。
“小十的病我並不擔心,九姐兒託孟老太妃找過來的那御醫醫術高超得很……”面對眾人的勸,蔣氏抬起頭來,眼中卻依然含了憂愁的淚,“我只是……只是擔心小十的以後,你們說,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就得了……得了這個病,還能找得到好人家嗎?謹慎講究的人家會不嫌嗎……”
“老三媳婦,你憂慮這個做什麼?只要小十無恙就好了。”不待蔣氏說完,那李太君就皺眉打斷了她,“再說,這個也只是暫時的,過個一年半載,人們將這事淡忘了,你再重新給小十說親,雖然說不到絕頂的,但能過得去就行了,什麼能比得上孩子們平安康健好呢。”
“你就別擔心了,到時我再讓四姐兒給小十張羅。”苗氏也道。
“是啊,十姐兒長得好,肯定錯不了的。”甄氏也插嘴,語氣裡並無往日的嫉妒。
聽了眾人這番勸,蔣氏才微微釋然些了。
李太君早已經被她鬧得頭大了,見此,趕緊藉口累了,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