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萬非等閒,以此而推想,大師兄二師兄的功力也就可想而知!
這幾個人今天與自己乃是沾有同門之誼的情份,若是一朝生變,變作對立之局,又該是何等一番局面,卻值得自己好好玩味深思再三。
勉強在裘家待過了子夜,才自轉回,論日子已算是大年初—了。
王府內外,一片歡欣鼓舞。燈火渲染,爆竹齊鳴,似乎等不及到天光大明,便自歡騰熱鬧起來。
孟小月由裘家出來,繞道返回賞心小苑,途徑王爺所居住的東珠樓,只見彩臺高築,燈火璀璨,一式的鰲山五彩掛燈,點綴成串串天星。
還離著老遠,即為傳自那裡的陣陣樂聲所引,不由自主地順步趨了過去。
原來王府素日便養有兩班戲子,一曰“春班“,一曰“秋社”,前者純為選自影坊的女樂,後者卻是來自梨園,為清一色的男子,前者著重歌舞、俳優、雜伎、女樂,後者卻重在戲曲唱工的表演,涇渭分明,各不相混,也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聯合表演,如同今夜般同臺演出,機會誠然不多。莫怪乎戲臺前後,人山人海,蔚為大觀了。
楚王朱華奎這兩天興致挺高,兼以聖眷正殷,三姨娘又新得了妃號,所見皆喜,湊著過年的興頭便自大勁歡樂起來。
今夜,他帶頭作樂。
戲臺就搭在東珠樓正廳前面的花園空敞之處,朱華奎與新受封的“如意鄂妃”三姨娘並肩臨窗而坐,可以不受露天之寒,其他各人各按身份尊卑,有的簇擁王爺鄂妃身側,或是設座長廊,外面沿著戲臺正面兩側,搭有蓆棚,生有炭火,便不分尊卑或坐或立,任何人皆可取意自便。
春班的女樂伎伴奏出歌功頌德的“千秋樂”、“戀皇恩”之後,正戲開始。
戲碼是“火併王倫”,乃是水遊梁山泊聚義群雄故事,由“秋社”按元曲以崑腔唱做,演出極佳。
孟小月擠擠挨挨,不覺亦到了臺前,這出戏他過去也曾看過,不免為戲中林沖之神采飛揚的吸引,一時也看出了趣味。
人太多,像是全府裡的人都來了。
一些平常不曾見過的丫鬟婆子小廝,甚而府裡的門丁清客也都出動,架子大一點的,坐著烤火,都有隨身的小廝丫鬟侍候,尊卑雜處,形成一種前所未見的熱鬧場面。
孟小月特意繞到戲臺左側面,為的是怕被正面臨窗而坐的王爺與三姨娘看見,卻不想仍是被人發現。
一個著武服的小校,打前面挨近到他身邊道:“孟先生麼?統領有請,跟我來!”
不容分說,拉著他一路而前。
孟小月心裡一愣,即見前側面畫廊裡坐著個身材魁梧臉生虯鬚的漢子,一身寬鬆錦袍,頭上戴著交角折上巾幞,頂上紅纓映襯著他畫上鍾馗也似的一張面容,極是雄姿英挺。
孟小月立刻認出他來,正是那一夜自己仗義援助,使他倖免於死的展飛熊。他今天的身份,應已是王爺的親軍天衛營的統領,這個差事不算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