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暴君(第1/1 頁)
日落時分,鳳妤的隊伍在小河邊安營休整。 西洲到通州途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重鎮,有一部分遷移到西洲城內,有許多人眷戀故土,捨不得離開,仍在鎮上生活。沒有匪寇作亂,城外大大小小的村落,城鎮靠山吃山,靠河吃河,日子倒過得去。 暖陽和幾名將士下河抓了幾條肥碩的河魚,鳳妤晚膳喝到一碗新鮮的魚湯,暖陽安頓好將士們後過來和鳳妤說通州的事。 謝珣還沒傳訊過來,是暖陽派了人到前方探聽訊息。 暖陽是侯府家生子,從小長在侯府,腦子活絡又愛交際,經常替謝珣和侯夫人跑腿,對侯府人際關係比謝珣都要熟悉。 “林芝大人和大公子,林家大公子私交甚好,為人非常謹慎,林家真的專出讀書人,哪怕是旁支血脈也是如此。林芝大人和林大公子,我們家大公子的學問都非常好。他也要走科舉之路,林大公子少年時雖看起來沉穩,事實上持才傲物,自視甚高,且對自己的才學胸有成竹,所以很早考科舉,三元及第。林芝大人不一樣,他非常謹慎,想要求穩,或許也是有意避開林大公子,諸多緣故吧,他考科舉晚三年。高中探花後,也沒選擇進翰林,而是去了刑部。貪腐案裡他並不是主審官,因為性子耿直的緣故得罪氏族,被陷害貪腐,罪證確鑿。閣老不好出面保他,是我們家大公子出面保的林芝大人,所以他被外放到膠州。林芝大人特意登門謝過侯夫人,主子接待了他,過後還說林芝大人是厚道人,生不逢時,去膠州或許能大展拳腳。所以主子接到他的回信時,併為起疑,打心眼裡相信林芝大人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鳳妤喝著春露剛遞過來的暖茶,淡淡說,“人活一世,九五之尊也好,販夫走卒也好,都有弱點,功名利祿,親眷故友,總有一點能被攻克,就如我。正因親緣淡薄,心中越發看重。林芝大人或許有苦衷,或許單純的忠於宇文皇室,人死燈滅,多說無益,王爺出兵膠州遇阻,整個燕陽都看在眼裡,林芝的死會帶來一系列複雜的問題,寧州鐵騎會被世人唾罵,十二州不想臣服於王爺的,也知道該怎麼做,除非真的武力鎮壓。” “不可!”暖陽在謝珣賬下幾年也知道深淺,“主子自立為王要造反篡位已失了正統,被人詬病,若在境內大舉興兵就失了民心,所以才會退到通州,若不然他早就一聲令下攻城了。” 鳳妤也知道謝珣的難處和憤怒。 林芝陣前反水自絕,陷他於不義,以他的性子,怕是想要轟了整座膠州城,如今只能憋屈地退到通州。 謝珣腿傷前就是帶領指揮右翼先鋒隊,永遠都是大軍的尖刀,何嘗吃過這種憋屈。 “定是氣壞了!” 暖陽笑說,“主子見到姑娘,什麼氣都順了。” “希望吧!” 通州,州府裡。 通州知州姓張,單名楓。是錦州氏族張家的嫡系血脈,他並未阻攔謝珣大軍進境,兩人在剿匪時有過私交。張楓大擺筵席款待謝珣和諸位將士,謝珣喜怒不形於色,應酬著通州的官場,徐舟已派人守住通州各個要道和城門。 謝珣帶兵剿匪時張楓犯過忌諱,這一次不敢故技重施,只是好酒好菜地招待謝珣,通州州府卻是人心各異,謝珣帶幾萬兵馬到通州,旁人都是試探地問他要做什麼,十二州如今也不需要剿匪了。 謝珣如實相告,“膠州陸續增兵後,本王接到知州林芝的來信,答應寧州鐵騎駐防膠州,誰知道林芝陣前自絕,膠州城門緊閉,本王只能退兵通州,等膠州疏散城民,十日後再進攻。” 觥籌交錯的宴席,瞬間噤若寒蟬,誰也沒再出聲,張楓正想敬謝珣,酒杯差點沒拿穩,“林芝……林大人死了?” “是!”謝珣蹙眉,“突然自絕於城門,本王也是一頭霧水。” 通州州府的幕僚們面面相覷,謝珣放下酒杯,眾人彷彿剛回過神來,倉促起身,謝珣抬手說,“諸位慢用,本王有些疲乏,恕不奉陪!” “王爺慢走!” 發生這種事,謝珣的心情實在稱不上好,他一走整個通州官場就炸開了,“林芝大人是被逼死的,還是真的自絕?” “膠州已表明立場,大人,我們怎麼辦?” “早知如此,我們也應學膠州緊閉城門,以命要挾,如今大軍進駐,請神容易送神難,朝廷定以為我們叛變了。” “大人,膠州已選擇朝廷,我們也要早做打算,是選寧州,還是朝廷,儘早做決斷!” …… 張楓被吵得頭疼,連灌三杯酒,謝珣直言不諱,原來是逼通州早做決斷! 謝珣說十日,就是十日,大軍停駐通州不動,也沒白吃通州米糧,幾萬大軍幫忙通州冬耕,採收,州府需要人手,寧州鐵騎哪裡需要哪裡搬,這麼多的青壯年勞動力,城中老百姓最高興,張楓頭疼不已,這幾日鐵騎在通州可比州府受歡迎多了。 謝珣派去膠州查探情報的人也回來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