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我還記得自己在清華上的第一堂微積分課:老師飛快的講課速度,讓自己30分鐘就暈菜了,然後堅持聽了1個小時天書,麻木地跟著老師的板書記筆記。下了課,我和幾個同學一起上自習。其中一位聽著mp3,跟著音樂節奏點著頭、抖著腿,不一會就把作業做完了。我連講課內容在書上的位置還沒找到。當時自己很鬱悶:人和人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但回想一下,自己作為一個北京孩子,當初考上清華就比人家低了幾十分,現在更是清楚地認識到我一個年級十幾名和人家省十幾名的真實差距到底有多大。
差距在哪裡
面對身邊絕頂聰明的學生們,我不時地在思考:為什麼他們一直能學習這麼好?差距究竟在哪裡?
雖然努力、勤奮是縮短差距最直接的辦法,但在清華里,面對繁重的課程,仍然有人顯得遊刃有餘、輕鬆自如。在學校裡,最可悲的就是那些起早貪黑、廢寢忘食,而成績又不甚理想的同學了。只要有上進心,就一定會努力的學習。但如果到頭來只是用“我盡力了”來安慰自己,就沒意思了。換個方式想想,如果自己能掌握方法輕鬆搞定學習,誰還願意花費大量精力反覆練習呢?工作之後,自己更有這種體會:同一個工作,領導交給你,半天完成,另外一個人1小時搞定,下次領導肯定找做得快的人幹了。如果在上學時,只是力爭透過對課本的反覆生拼死磕學到知識,實在是
經過七年清華學習的思考,我終於體會到,和這些好學生的差距在哪裡:好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新知識時,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識,而且是想方設法在第一次學習時就當場學會,不返工、不重複。對比一下,課上內容大多數人都聽得很明白,書本大家也能看懂,留的課後題也都能做,但再找一些參考書或者老師留的提高題,有些同學還是能順利做出來,而大部分同學則不行,這還是因為一般的學生沒有真正地掌握知識。這種對知識一次性到位的理解能力,是普通學生在之後多次的反覆做題、練習後才達到的理解程度,而好學生在你還在捉摸舊內容的時候,又把知識更深刻的含義想
對於神童來說,確實不需要學習方法,一聽就會,還要方法幹啥?但即便是在清華里,這種“不學習”的神童數量也比較有限,大部分人的智商還是屬於常人可以接受範圍內的。但越是這些和普通人差不多的好學生,越是有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在清華里,對自己受益最大的地方,就是經常能和這些好學生交流,沒事就抓住他們聊聊,聽聽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感受。在四年的本科生活裡,透過和他們的交流,能對學習和思考的方法有很大的提高。
“大熊”學習法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和我一起考上了清華,雖然高中裡的重大考試他都勝我一籌,但我對他最不服氣。他人長得很憨,體育課成績從來都是班裡倒數,同學都管他叫“大熊”。“大熊”做事也從來都是不緊不慢的,留的作業,每次都做得很慢,甚至連考試也經常做不完。但“大熊”有一個特點,就是隻要做了的題就基本上是對的,做題的過程也是記得滾瓜爛熟,而且很少粗心大意。不會的,人家就問,雖然有時候問的問題因為低階而讓其他人鄙視,但是隻要他把正確的記下了,就永遠忘不了,也不會在同一問題上犯錯誤。幾次高考模擬考試,交卷時我眼看著“大熊”最後一道大
這麼個腦子、動作都不快的同志,居然憑藉他“熊”的速度,最後本科四年的成績排在了清華某系的前十名。
不服不行,人家雖然沒有我聰明,可人家踏實了,人家第一時間掌握住了該會的知識。反而是我平時學習耍點小聰明,以為自己都學會了,其實是當著“大熊”的面“狗熊掰棒子”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章 刀尖舔血(1)
很多人都在說,高考太殘酷,僅用考試來選拔人才的方式太不公平,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系裡,還沒有找出考試以外更好的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好壞。在大學也是如此,清華學生還是要應付四年裡五六十門課程的考試任務。如果再加上期中考試、平時測驗,大學的學習依然是“以考試為中心,作業、實驗為兩個基本點”。
美國教學法
越是學習努力,越是希望自己考試考好,考試的時候也就越緊張。本科成績作為保送研究生、出國申請的重要依據,仍然是學生們的“命根”。每個同學都會在清華“刀尖舔血”式的考試中力拼每一分。
一位留美多年的老師剛剛回到清華當老師,回國後躊躇滿志,希望用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